小学古诗群文整合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 以《示儿》《题临安邸》教学为例

字数:1427 2023-05-14 版名:教育理论
  □牛炜卿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里,针对一个主题开展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因此,群诗整合阅读教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将多篇古诗整合起来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群诗阅读教学的整合方式及范围
  群诗阅读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组合方式:同质异人组文和同人异质组文。同质异人组文指的是将同一类型的诗歌进行组合教学。同人异质组文指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诗人,而将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歌整合开展的教学。群诗阅读的组合范围纵向包括六年的语文课本,可以将课文中的古诗提取、归纳、整合;还可以充分挖掘语文课程标准中拓展的相关诗歌,横向拓展学生的诗歌阅读容量。
  二、群诗整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朱光潜先生在《文学的趣味》中说:“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群诗教学中,比较就是分析文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方法。“求同”和“比异”帮助教师和学生在诗歌中发现、理解、感受诗意。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课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朗读求同,于朗读中感知诗歌
  朗读《示儿》与《题临安邸》,学生发现这两首诗歌的作者都身处南宋时期。有了这个发现,学生就不难想到为什么要将《示儿》和《题临安邸》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了。在朗读中,学生除了能感知到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相同、内容与国家相关之外,还能够感受到诗歌形式的共性特点,都是七言绝句。
  (二)比读求异,在整合中聚焦内容和情感
  在这一环节聚焦诗人的“所看与所想”,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差异,从而进入到深度学习。年迈的陆游在床榻之上,眼前浮现出一幕幕难以忘怀的场景:颠沛流离的年少时期,目睹了金人铁蹄之下家破人亡、血流成河的惨状,至死也不能瞑目。而南宋权贵们在做些什么呢?跟随林升的视角可以看到南宋官员们在杭州的美景中沉醉,烂醉如泥、纸醉金迷。这样的比读,让两首诗歌相互关联,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除了比读内容上的差异外,两位诗人的情感也是有细微差异的。《示儿》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盼了一生的国家统一大业依旧没有实现的悲,但在绝望之际,作者依旧相信一定能够收复失地,这悲中还蕴含着希望。而林升在看到统治者们醉生梦死的生活之后,感到无比的愤怒,再联想到百姓的生不如死和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除了愤怒,还有担忧之情。
  (三)比读求同,在整合中发现主题
  陆游的悲中有希望、林升的愤中有担忧,都是因为什么呢?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因为两位诗人都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才敢在昏庸黑暗的社会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就是两首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这就是诗歌历经千年依旧焕发生命力的地方。在“比异”“求同”的深度学习中,诗歌阅读才能步步深入、直击内核,学习者才能触摸到诗人的“本心”。
  (四)诗里诗外,在整合中见众生
  诗人通过写诗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从读中发现其精神内核。在群诗教学的最后,笔者出示了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诗句,带领学生在整合中见众生。爱国情怀的表现是不同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职业领域,甚至是不同年龄等表现出的特点都不尽相同,但在诗里诗外,笔者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其不变的精神内核——中华文化内心深处的梦。这个梦承载着古今相同的人性,在风花雪月、血雨腥风、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永恒的人性世界。
  群诗整合阅读教学是复杂的,是教师、学生、文本、诗人之间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这条路任重道远。接下来,笔者将继续从积累整合、类比勾连、思辨、仿用创编等角度探索、研究群诗的整合之道。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