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探索

□李晨楠

字数:1504 2023-05-14 版名:教育理论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必备环节。对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既可以优化知识结构,又是对知识高层次的迁移,同时,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机会和空间,激发他们的求异创新愿望,让他们在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此,笔者就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培养兴趣,提高求知欲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物理教学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作为教师,要积极利用实验资源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观察和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激起物理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在实验作业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重视物理课程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优化实验方案,比如布置一些“孔明灯”“纸锅烧水”“自制验电器”等简单易行的实验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结论,产生成就感,培养他们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当然,实验作业的布置要确保9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并且确保实验无毒、不易燃、不易爆。
  3.洞悉实验原理,发展学生思维。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实验原理是实验依据的物理规律。作为教师,要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变换实验情境,迁移多种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培养能力,增强自信心
  1.实验点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液体蒸发快慢”时,为了验证蒸发快慢的因素,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用冷水和开水进行实验对比。比如,将5毫升热开水和冷开水分别倒进大小不同的杯子,结果有学生反馈说比较结果有问题。对此,我提问:“如何对实验的变量进行控制?”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恍然大悟,回家后按照提示使用了容积相同的杯子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与气体间接触的表面积大小以及液面上气体流动的快慢。
  2.实验启发,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归纳,教师不能包办和代替。一是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比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教师要对每一组的电源、导线、小灯泡做通电实验,确保学生实验顺利进行。二是规范操作实验。在实验前教师要讲解实验的要求、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要领等,对于学生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引导学生及时找出原因,重新指导进行操作。比如,教学完“杠杆平衡条件”后,我举出杠杆实例,并在动力、阻力与支点确定后,让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为了验证杠杆的平衡,我用弹簧代替钩码,并让学生思考:同一位置上的垂直杠杆和倾斜杠杆存在哪些区别?“阻力×阻力臂”和“动力×动力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力臂的概念,推算出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数值,也懂得了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条件,讨论分析数据寻找定量关系,明白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这样,学生在实验中自然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是观察实验现象,做好结论记录。比如,在教学变阻器时,我设计实验,调试亮度,并指出台灯之所以变亮变暗是因为变阻器在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缺点,进而画出结构示意图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要敢于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构建更加完善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使用先进教育技术,扩展实验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增强物理实验课程的有效性,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进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电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