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

□贺红霞

字数:1460 2023-05-07 版名:教育理论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为中小学深化改革带来了发展动力。教师应当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现代化课堂,增强教学活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宏观视角来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小学语文阅读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一、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扩充课程资源,教师也可实时掌握学生课上、课下的阅读情况,实施针对性辅导。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将教材中的文本材料以动画、游戏、图像的形态呈现,帮助学生深度体会文章思想内涵,激发情感共鸣。学生阅读热情得到全面激发,有助于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为日后高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阅读中渗透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能够使他们强化探究意识与能力,学会从客观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实现健康成长。
  二、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促进深度融合,为学生学习发展提供高效工具”。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评价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大胆创新,尝试融入各类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结构,指引学生高效阅读,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例如,在《咏鹅》一诗中涵盖了大量的信息,如鹅的外貌形态、肢体动作、声音特点等。如果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化诗文所描绘的内容,具体步骤如下:(1)放映3D动态视频,展现白鹅“曲项”,要求学生观察其动作。(2)在此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播放白鹅羽毛漂浮于水面的图片,圈画颜色。采取视听融合的方法,构建了诗文意境,降低了课程难度,有效强化了记忆。又如,《飞向月球》一课中所讲述登月的过程比较简要。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网学习,要求学生从各大网站平台中,找寻一系列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整理成电子文档,统一上传至“学习通”。在不断的查阅和交流下,学生对月球的了解进一步扩展。
  三、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开放式课堂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安排,确保学生阅读能力稳步提升。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抓住核心点,创新教学模式,探究多元教学措施,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引领学生有序阅读,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可上网搜集纪录片或录制介绍视频,上传至班级“微课堂”中,学生自行观看,做好预习准备,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课堂教学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意犹未尽,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设计作业:利用手机、电脑搜集其他的特色景观,并用三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写出一篇500字的描写性文章。学生不仅信息采集、知识视野得到了提升,读写能力也大大提高。又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一份PPT课件;或者,以“保护黄河”为主题,录制音视频,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在任务导向下深层次理解文章,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势必成为将来课程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转变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阅读资源,打造精彩课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带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制订一套个性化阅读计划表,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