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闻评论公共性建构“添砖加瓦”

——评《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

字数:1311 2023-05-03 版名:悦读

  □徐林生
  写了20多年新闻评论,我第一次如此较真“啃”一本新闻评论研究专著——苏蕾的《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苏蕾认为,从经典的新闻实践理论出发,新闻评论实践以公共性为实践理性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从我国新闻评论实践历史看,新闻评论的公共性仍是一个待建构的命题。这是《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著述背景以及价值和难点所在。苏蕾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性、交往理性等作为理论源头,以公共性作为切入点,辩证、巧妙地阐释其核心含义,将公共性“迁至”新闻评论领域时,不是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是将两者做了恰如其分的理论“贯通”,既提升了本书理论厚度和高度,又凸显了苏蕾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理论驾驭能力。
  把新闻评论的公共性看作理论问题,是《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最突出特征。苏蕾着眼于历史脉络,对不同历史阶段类型新闻评论的公共性进行了解释和构建;接着对新闻评论公共性内涵静态构成因素——主体、客体、文本、主体精神、客体内涵等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将新闻评论话语实践的舆论活动特质,与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辅以“逻辑链接”,进而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建构。
  筑牢理论“地基”后,苏蕾从“历史问题“”写作问题”“现实问题”三方面,阐释了新闻评论公共性构建涉及的不同层面内涵。苏蕾认为,由于近代文人群体局限性,文人论政大多脱离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公共性也有不足之处;从党报评论开始,新闻评论公共性不断得到发展和更新,随后的都市报评论、网络评论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使得新闻评论公共性发生新的迁移和变化。
  从写作角度看,越具时效性的新闻评论则越有公共性,可以获得越广泛传播,这与新闻事实本身公共性有关,更与新闻评论能否持论公正关系密切。苏蕾的这些论断,基于新闻事实公共性和新闻评论公共性相关性分析,这在新闻评论话语实践中可以举出无数案例。面对同一起新闻事件,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撰写的新闻评论,略去文字表达差异,其阅读量、影响力相差甚大的核心影响因素,往往就是新闻评论公共性。
  新闻评论公共性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是苏蕾论述重点。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时评热,随着舆论环境变迁及网络媒体日趋发展,显现出新闻评论公共性在现实维度上不断发生着变化。或者得益于其高校新闻学专业教授身份,基于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苏蕾对20多年来新闻评论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对新闻评论公共性思考不断深入,与此同时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批判性。
  事实上,多年来,网络媒体崛起以及媒介技术迭代,确实为新闻评论话语实践带来新变化,如:发表平台大幅增多、写作主体分散、时效性增强、文章观点多元等。苏蕾在肯定这些变化之后,对照公共性核心含义:公开、公益、公正的标准,尖锐且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新闻评论话语实践存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论述新闻评论公共性“现实问题”时,苏蕾对时评“圈子化”“消费化”等予以严肃批判,直指“丑陋的时评圈”暴露公共精神的缺失,并在分析若干具体案例基础上提出“文本”“作者”“议题”等方面“公共性之思”,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现实性,凸显新闻评论公共性构建之艰难以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评人和研究学者不妨借此深入思考,或汲取前行动力,或明确前进方向,为新闻评论公共性理论构建“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