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努力推动陕西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赵昶葆

字数:2591 2023-04-30 版名:理论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增加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福祉、建设教育强省、实现陕西省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坚持摆放到位,不断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为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从法律层面对发展特殊教育做出了规范。近年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正在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高位推动特殊教育发展。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特殊教育的相关政策部署,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特殊教育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残疾儿童少年和特殊教育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然而,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县(区)对特殊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把特殊教育摆放不到应有的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特殊教育的行政推动力较弱、特殊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不足、学前和中职阶段特殊教育相对滞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局部,但制约和影响着我省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摆放是否到位是认识是否到位的直接反映,摆放到位是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省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特殊教育纳入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安排,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普惠发展为要求,坚持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推进,不断完善机制、提升质量、强化保障、增加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福祉,努力为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和教育强省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在关键环节建设上下功夫
  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环节,以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推动特殊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一是狠抓教育安置。做好义务教育安置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基础,没有教育安置,何谈教育福祉。近年来,我省基本构建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体系,对纳入教育部《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情况监测系统》的残疾儿童少年均进行了核实和安置。但是,一些县(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不规范、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相对较小、社会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安置较难等问题依然突出。要进一步加大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布局建设力度,确保招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建设一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扩大随班就读规模。进一步督促未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县(区)加强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建设,方便本地区应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履职能力,规范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提升教育安置的适切性。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的沟通协调,采取设置教学点等方式,妥善解决其中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问题。二是狠抓内涵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全面使用国家教材,通过培训、研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针对残疾学生特点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可能的情况下促进残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不断改进特殊教育评价,认真落实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坚持过程性、发展性和多元化评价,以评价为手段推动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特殊教育。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立足学校实际认真提炼校园文化精神内核,把校园文化体现到学校的景观布局,体现到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到师生的日常言行,让身处校园的人员能够充分感受到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尊重差异、多元包容、自强不息的浓厚氛围,发挥好校园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三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要严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入口关,落实“新招收的特殊教育教师一般应为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严控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转岗到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要求,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特殊教育教师正确认识残疾学生、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做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的好老师,能够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要努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校本研修、青蓝结对、示范引领等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专业培训和基本功展示,不断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内驱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更新理念、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不断在增强合力效能上下功夫
  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只靠教育部门和学校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卫健、残联等多部门联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几方面协同。一是协调部门联动步伐。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履行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有关职责,坚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解决好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医(康)教结合、教师引进和职称评聘、社会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服务等现实问题,努力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支撑。二是提高家校合作质量。残疾学生家长大多具有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康复的强烈愿望,具有通过学校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学校要建立常态化家校协同机制,一方面利用校园开放日和“六一”儿童节等时机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感受学校氛围,并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发挥特殊教育班额小的优势,加强一对一交流,及时给家长反馈学生相关情况,指导家长在家开展针对性教育康复活动,合力提升学生教育康复效果。三是浓厚社会参与氛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福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残特奥会、艺术展演等活动,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走出去宣传展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度,畅通社会参与特殊教育的便捷渠道,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尚事业中,努力为残疾学生谋求更好的教育福祉、更高的社会包容度,使他们在可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能够与普通人一样投身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