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生命的绿洲

—— 读《杨善洲:捡果核的人》

字数:1641 2023-04-26 版名:悦读
  □陈瑶瑶
  《杨善洲:捡果核的人》一书讲述了花甲老人杨善洲整日与日月星辰为伴,与荒山荆棘为友,不慕名利,不求回报,一生清贫如洗,用生命呵护家乡的大亮山,用汗水浇灌大亮山的绿林清水。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退休后,他不顾家人劝阻,带领一群人在大亮山安营扎寨,默默坚守大亮山22年,只为让荒凉贫瘠的大亮山恢复翠绿的模样,给后代开辟一片生命的绿洲。
  一棵松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作为一名地委书记,一件棕蓑衣,一顶竹叶帽,一把砍刀,一柄嫁接刀,一部收音机,一盒常用药就是他的六件宝,陪着他走村串寨。他爬了多少次大亮山,走了多少趟山路,访了多少户人家,挖了多少个树坑……那山上的松林知道,那山中的溪水知道,那林间的鸟儿知道。他是一棵挺拔的雪松,不怕严寒酷暑,不怕风欺雪压,不怕坡陡路滑,不怕乱石堆积,他张开双臂,无怨无悔为家乡的父老乡亲遮风挡雨,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有人让他退休后好好享福,他回答:“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这是铿锵有力的誓言,无怨无悔的坚守。
  一束光
  “老书记就是大亮山上的摘星人。有了他,寨子里的夜晚才明亮起来。”芭蕉林村是彝族的一个山村,村里没有通电,村民们用煤油灯照明,碾米磨面要到十几公里外有电的村镇。芭蕉林村有个笑话:有个村民赶集的时候,看到街上店铺里的电灯很亮,就花了一块钱买了一个灯泡,回家后拿绳子拴上,挂了起来。等到天黑的时候灯泡没亮,他才知道如果没有电,灯泡挂起来是不会亮的。当村民们笑得前俯后仰讲这个笑话的时候,杨善洲下了一个决心,要让最边远、最贫困的村子通电。
  勘察线路、拉电杆、架电线,杨善洲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通电的那天,那个村民买的灯泡终于亮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感谢这位老书记,干脆一口气将碗里的酒全喝下去,喝醉后坐在电灯下一个劲儿地傻笑。
  一条路
  大亮山没有公路,林场需要的物资都是靠人背马驮的方式运到山上,修路的事杨善洲一直在等资金。直到有一次他到附近寨子调研时发现,因交通不便,村民们难以将农产品运送出去销售。杨善洲当机立断,打定主意要帮村民们修路。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买来工具,带上工人,开始勘测工作。在他的动员下,周围村寨的很多人都带着工具来到建筑工地义务修路,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一条十八公里长的弹石路很快修好了,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条公路每公里的造价还不足一万元,有人说,只有杨善洲做得到!
  一眼水
  大亮山遭到过度砍伐后,山林间的泉眼沟渠也跟着干涸了。有的地方严重缺水,村民们要到十里外的地方取水饮用和生活。一盆水,早上用来洗脸,晚上用来洗脚,最后还要喂猪或是浇菜地,不敢浪费一滴。村子里可以借钱借物,就是不能借水。几番调研之后,杨善洲到外地请来有经验的师傅,为村里修建水窖。
  当绿树覆盖大亮山时,山上不再风沙弥漫,山下不再泥泞难行,断水的溪流变得波光粼粼,消失的动物回来安家筑巢。人们握住他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杨善洲说:“我上山种树尽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图的是家乡变绿、百姓得利、国家受益。”
  22年过去了,大亮山绿了,他的头发白了;白玉兰挺直了,他的腰杆弯了;满山的松木扎根大亮山了,他却长眠雪松下。这位耄耋老人,近六十年的时间里都在认真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曾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老百姓说没白给我公粮吃。”他用生命最后的22年将荒山变成一片绿洲,完成一段生命的传奇。
  他的脚步再也无法踏上养育他的大亮山,他的目光再也无法看到染红半个山坡的杜鹃花,他的身影再也无法出现在华山松旁,他闻不到树叶和树脂的清香,他听不到针叶快乐地低语浅唱……
  掩卷长思,那位弯腰在闹市捡果核,头戴竹叶帽手拿砍刀的老人又浮现在眼前。他是一棵松,巍然挺立;他是一束光,照亮未来;他是一条路,伸向远方;他是一眼泉,润物无声。请你打开《杨善洲:捡果核的人》,认识这位坚守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