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136”育人新生态探究

□杨 丹

字数:1386 2023-04-23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西安市鄠邑区新区小学积极行动,在建设鸿雁课程体系、提高课堂质量、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构建了“136”育人新生态,使学生积极主动成长,在课内减负、作业减重、心理减压等多方面探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即明确一个总体抓手,打造全学科思维型课堂,实现课内减负提质。全学科思维型课堂就是通过生活情境创设、思维训练点的确立、进阶问题链的设计和堂测堂清变式训练,关注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学校定期开展名师课例、问题链设计、作业进阶设计、板书设计等培训和分享,开展跨年级组的互补式教研、思维型课堂的研讨,就课堂思维训练点和学生有价值的提问进行深度的交流,在培训中全面提升教师践行思维型课堂的能力。为了检验思维型课堂的效果,学校探索开展学科述评,科学设置指标,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思维发展、参与学习热情、个人自身努力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在学期末以学科报告单的形式描述性呈现,促进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例如,音乐学科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4个一级知识点和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演唱、演奏、表演、创作等15个二级知识点出发,分年级确定演唱、演奏、乐理知识、欣赏、创编内容并制订评价标准,多角度对学生音乐素养进行评价。
  “3”即开展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实践三项活动,将作业和活动深度融合,作业活动化,活动结果以作业的形式呈现,让作业减重。学校根据《鄠邑区新区小学作业管控12条》的要求,确定了鸿雁课程体系下的“雁系列”学科活动的种类、形式、内容、难易程度和总量统筹。各学科根据学科进度不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测查、能力检测和实践活动。科学与数学融合的“卡车防撞箱”小发明、体育与音乐融合的“会听音乐的小绳”、语文与美术融合的“创作自己的绘本”、美术与科学融合的“蓝晒”作品、音乐与体育结合的“舞龙”表演,融合的同时实现了作业育人功能。在活动和作业融合中注重不同时段的重点,如课内以知识检测为主,力争“堂测堂清”;课后服务以阅读、思维、分层辅导为主,因材施教;周内和假期作业以体验、实践、阅读为主,用好“作业超市”,实现跨学科融合。同时也创新了活动和作业结果的运用和反馈方式。学校搭建了三个平台,通过“啄一啄”(纠错)、“赞一赞”(学习)、“讲一讲”(分享)的“啄木鸟行动”“小讲师行动”,将学科活动的结果作业化呈现。
  “6”即将理想信念、身心健康、艺术情感、劳动实践、生命安全和职业启蒙等六方面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内课外全领域,实现为学生减压。在鸿雁课程体系的引领下,除了在各科课堂、各科活动、各科作业中融入这六方面的教育,在课后服务2个小时中更是精心设计,每天的“雁·动——体能30分”,进行班级自主体育游戏和劳动实践;“雁·思——探究1小时”,进行作业辅导思维训练阅读分享;“雁·趣——快乐30分”,开设小乐器、大画创作、艺术欣赏、科学实验等。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职业启蒙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兴趣社团42个,组建校队12个,满足了不同层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求。孩子在其中感受、体验、共情,这些活动也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校园、亲近老师、爱上学习,实现心理减压。“136”育人新生态让新区小学的孩子们展翼高飞,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