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段芳利

字数:1497 2023-04-23 版名:教育理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不能单纯靠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活动中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和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干预过强,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互动,缺乏集体观念。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动手感知、自主思考、合作分享来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对他们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呢?
  一、创设和谐的班级合作学习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课堂中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从开学初,我就着手了解孩子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通过半个月的观察、交流、学习,把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粗略地划分成几大类,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和教师适当调配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良好、较弱分成了5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再在每组选出一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大家围坐在一起,彼此之间共同学习,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让学生有说的勇气。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生是以听为起点的,要让学生听清、听懂活动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活动热情和积极性高,往往没听清要求就急于操作,结果往往会出错。还要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对于认真倾听他人讲话而将问题补充得更完整的学生要不失时机地称赞,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讲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价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我都要对本次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自评谁应获得奖励,并说出原因,有利于学生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和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数学学习枯燥,有大量的计算题目与公式的记忆等。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将游戏竞赛与小组合作进行整合,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小组间的对抗赛。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求胜心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合理分工、尊重他人意见、敢于质疑等。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讨,分工合作,团结互助,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活动课的组织,还能提高活动课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确保了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凌高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