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培训贷”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机制

□龙敏飞

字数:964 2023-04-19 版名:声音
  尽管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但这半年来,在安徽合肥读大一的学生杨云,仍过得十分拮据。因为有880元要转入一个小额贷款平台,这项贷款甚至并不是她自己办理的。每月支付880元,12期分期,总计10560元的费用,是杨云报名参加的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几天前,多次申请退款无果的杨云,通过律师向全国12315平台和国家信访局提交了投诉,目前正在等待结果。对于她的投诉,该培训机构并未作出回应。(4月10日《中国青年报》)
  “尚未入职先被贷、还没上班先背债”。这般现实,已经是不少大学生们的真实写照。“校园贷”的不断翻新升级,对社会阅历不足的大学生们来说,的确招架不住。如果说,此前很多“校园贷”是因攀比心态、功利思维作怪的话,如今的“培训贷”,级别与段位则高出很多。因为,“培训贷”几乎可以无死角地对大学生们进行精准“进攻”。无论他们是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还只是想找个兼职,在“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可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月入过万很简单”等内容的宣传下,大学生们的确很难不上当。
  细致入微的“服务”,无微不至的骗术,的确让很多大学生被“培训贷”骗了。“培训贷”之所以盯住大学生,一方面是“校园贷”市场存在门槛低、身份审核形同虚设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们依然是象牙塔里面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弱、风险意识较差、社会经验较少,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五部门共同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内容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直接不给“培训贷”任何的生存空间。法律法规的界定明确清晰,但徒法不能以自行,这仍然需要配套措施及时跟上,确保制度规定的善意能严格落实到位。若想对“培训贷”进行精准打击,不让其一直坑害大学生,那就需要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多方协同共治机制。一则,要积极完善各类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不能让这一行业“随进随出”,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二则,监管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积极整顿违规机构,不能让这一行业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三则,对各大银行来说,也应针对大学生们提供规范化、安全放心的贷款服务,满足部分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培训贷”逐渐成为一种陷阱,大学生们首当其“害”,那对社会各方来说,都应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只有形成社会共治合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