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歌曲

□陈晓峰

字数:1498 2023-04-16 版名:教育理论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声乐是人们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和旋律的有机结合,直接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歌唱教学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学生表现音乐进行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歌唱教学应立足于如何唱好歌曲,把关注点放回到演唱上,关注学生良好歌唱习惯的培养,最后要着重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表现力地歌唱,同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和音乐审美,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歌唱是情之所至,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一、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音乐是情感艺术,不是说掌握了乐理知识就有了好的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逐步培养而成的,让学生具备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是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必备条件。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学生以练习感受式学习方法,结合教师引导,综合使用听、赏、练、唱、悟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细心体会内心感受,做到用真实而饱满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演唱艺术歌曲,提高自身演唱水平与艺术素养。
  二、培养学生节奏感和正确的发声
  音乐课中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应特别重视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传授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发声,用恰当的情感去表现,做到声情并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该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良好的节拍感是孩子学习音乐应具备的音乐基本技能,也是视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培养孩子的节拍感,能够帮助孩子有意识地去体验不同节拍的律动,是帮助孩子理解节奏、组织节奏和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如:教授歌曲《小红帽》,让学生感受小红帽去探望外婆,走在小路上那种开心快乐的心情时,演唱就要轻快、跳跃,唱到“当太阳下山岗……”就要稍微运用急促的声音表现小红帽赶回家时的急切心情。
  三、培养学生演唱技巧
  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老师不仅要运用好精湛的歌唱技巧,更需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想,正确处理好情与声的关系,情深意切地投入到歌曲特有的意蕴之中,做到声情并茂,唱得有情、有韵味。
  如:我教授歌曲《荡秋千》中,为了让学生唱出秋千来回荡的感觉,在教会歌曲后,我便带着学生们和我一起听音乐,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原地旋转,哼唱着歌曲,不一会儿我就听见孩子们的歌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唱会歌曲变成了会唱歌曲,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把秋千来回荡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培养学生歌曲表现力和创造力
  由于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和音乐感受能力不同,会存在不同的音乐想象和创造。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创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必须引导学生多听、多唱、多奏,具有真实情感、富于表现力,能激起学生兴趣、想象和美感的作品,从中培养学生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表现力的迅速提高。教师要通过范唱,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初步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想要学习歌曲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从而积极地学唱并想去唱好歌曲。其次就是教师生动地讲解,通过教师的描绘,让学生在特定的艺术环境中加以感受。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师通过不同方式、从各个方面引导提高学生演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完美地表现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方面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石油普教中心长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