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音乐教学路径优化探析

□尹科萍

字数:1459 2023-04-16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中小学义务教育指明了方向,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给学生创造更加优良和健康的成长环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对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在“双减”背景下,要依托教学活动的开展,发挥出为学生减负的作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中的负担和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音乐课在“双减”下面临的问题
  音乐课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音乐课作为艺术类型的课程,在课时安排上较少,一般每周2节课。音乐课本身没有作业、不用考试,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在教育一盘棋的视角下,音乐课本身却没有发挥出为学生减负降压的作用,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引起关注。一是音乐教师自身对“双减”缺乏足够关注,因为音乐课基本没有作业,很多教师认为“双减”和自己无关,这种局限的认识,会阻碍“双减”在音乐课教学中的融入和落实。二是音乐课教学不具备趣味性,无法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当前音乐课教学,多数时候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参与感弱,没能从课堂中体会到快乐,这样就不能消解学生内心存在的负面情绪。三是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缺乏联动,处于较为隔绝封闭的状态。不仅如此,也没有和课外的音乐形成交互,导致教学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基于“双减”优化音乐教学的对策建议
  小学音乐教师要切实理解“双减”的内涵,并积极采取措施,围绕“双减”的核心内涵,对音乐教学展开创新构建,以便音乐教学可以和“双减”保持同向而行。
  (一)提升趣味性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体验的好坏和他们的学习兴趣存在直接关系。能够从学习中产生良好体验,获得积极感受,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负担。相反,如果学生体验差,无法从中获得乐趣,那么就会感到有压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提升教学趣味,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首先,可以扩展音乐内容范围,从课外的流行音乐、动画音乐、民间音乐等方面出发,拓展多样化的音乐内容,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如《孤勇者》这首歌,就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用于教学。其次,可以创设音乐游戏,如歌曲接龙、猜歌名等,依托游戏驱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二)个性化指导保证学生取得实际进步
  音乐教学对于“双减”的贯彻,还应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学情,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实际进步。首先,需要做好学生评价,结合课堂教学、音乐演唱、乐器弹奏等方面,评估学生音乐素养,并做好层次划分和问题归类。其次,基于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以及所处的音乐素养层次,教师分别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根据方案来开展学习。
  (三)注重跨学科交互提升音乐教学水平
  音乐虽然属于艺术学科,但是和其他学科也存在相互关联。比如语文、英语、美术等课程都有和音乐相关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跨学科交互,在音乐课堂上引入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和素材,从中挖掘包含的音乐内涵。比如,可以引入古诗词歌曲,一边指导学生演唱,一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其他学科中的趣味内涵,从而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更大的兴趣,弱化自身的抵触情绪和压力感。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音乐素养发展意义重大。在“双减”背景下,音乐教师要抓住“双减”内涵,积极改善音乐教学活动,要提升趣味性、实施个性化指导和注重跨学科交互,多措并举让音乐教学取得更好成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