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研路径探索
□申承钰
字数:2323
2023-04-16
版名: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引,同时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研,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质量,才能跟得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就是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研路径的探索。
发挥集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语文教学自身的独特性,教师时常感到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面对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选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单看教师的某一节课,可能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不少关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但如果对其任教的一学期进行追踪,会发现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语文才不是过于零散、空泛的,而是系统、深入的。因此,教研首先需要打破年级组的界限,针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开展深入研讨,使得教师对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任务有整体性的认识,更加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明确不同的文本具体该如何去教,更加清楚如何高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简单无效的重复上。这样的教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问题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教学更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前期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复习就会轻松许多,而且可以顺利地进行深度复习。
除了打破年级组的界限,还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跨学科融合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适应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注重提升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的转变,适应了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能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想要顺利开展跨学科教学,除了教师本身有较高的素养之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还要加强交流。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教研不应只局限于学科内部,而更应该是以教学问题为导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为更好地让跨学科教学大放光彩,学校需要召集多学科老师进行集体研讨,发挥联合优势,在对各学科性质、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综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教学安排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开设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课程。课程的开设必须要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高考的要求、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以及对学生实际特点的研究相结合,要适合于学习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能力。主题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任务导向性明显,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权衡不同学科内容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重,防止失之偏颇。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这样他们就能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深刻意义,拥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进行深度调研,加强学生学情反馈
新课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跨学科学习”“探究性学习”“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等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质,因此进行深度调研,加强学情的反馈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情反馈不仅体现在测试结果中,也体现在课堂学习的状态、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老师的交流中。一方面,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价值评价更加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进行深度教学或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只有对学情充分了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才能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意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前后具有连贯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进行深度调研,是提高教研质量的重要前提,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教师应当认真地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将教学与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相结合,促进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针对高考要求,提升教研导向作用
新课标下的教研活动,依然离不开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脱离了高考要求而只研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长此以往,教研就会失去前瞻性。因此,新课标下的教研需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进一步帮助老师确定: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明确教学质量的提升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发力点。
对高考相关题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将对高考题型的研究理解为解题方法的探究,实际上进行深度教研,还需要了解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命题特点以及与教材、课堂教学之间的种种关系,这样才能让教研更好地发挥教学指导作用。例如学生针对同一文本或是同一文化现象提出不同的见解,很多老师认为,既然见解因人而异,无法给出较为合理的评判,那么这一教学活动是否可以省略掉呢?实际上,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但它的结果并不是直接指向某一知识的接受,而是指向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之中,常常会有所收获。因此,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有利于日常教学活动落到实处,教师能更加明确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新时代的高考试题更加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当下问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新课标也着重强调发挥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被动的知识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这一点上来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语文素养时,语文成绩往往不会差,而且因为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他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科的意义,认识到学科对人生的意义,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意义。因此,新高考与新课标相结合的教研,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
发挥集体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语文教学自身的独特性,教师时常感到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面对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选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单看教师的某一节课,可能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不少关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但如果对其任教的一学期进行追踪,会发现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语文才不是过于零散、空泛的,而是系统、深入的。因此,教研首先需要打破年级组的界限,针对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开展深入研讨,使得教师对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任务有整体性的认识,更加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明确不同的文本具体该如何去教,更加清楚如何高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简单无效的重复上。这样的教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问题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教学更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在前期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后期复习就会轻松许多,而且可以顺利地进行深度复习。
除了打破年级组的界限,还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新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跨学科融合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点和需要,适应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注重提升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的转变,适应了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能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想要顺利开展跨学科教学,除了教师本身有较高的素养之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还要加强交流。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教研不应只局限于学科内部,而更应该是以教学问题为导向,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为更好地让跨学科教学大放光彩,学校需要召集多学科老师进行集体研讨,发挥联合优势,在对各学科性质、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综合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教学安排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划,开设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课程。课程的开设必须要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高考的要求、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以及对学生实际特点的研究相结合,要适合于学习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能力。主题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任务导向性明显,这样才能更好地安排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权衡不同学科内容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重,防止失之偏颇。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自主选择课程,这样他们就能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深刻意义,拥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进行深度调研,加强学生学情反馈
新课标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跨学科学习”“探究性学习”“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等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质,因此进行深度调研,加强学情的反馈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情反馈不仅体现在测试结果中,也体现在课堂学习的状态、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老师的交流中。一方面,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价值评价更加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进行深度教学或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只有对学情充分了解,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教师才能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意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前后具有连贯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进行深度调研,是提高教研质量的重要前提,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后,教师应当认真地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将教学与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相结合,促进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针对高考要求,提升教研导向作用
新课标下的教研活动,依然离不开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脱离了高考要求而只研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长此以往,教研就会失去前瞻性。因此,新课标下的教研需要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进一步帮助老师确定: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明确教学质量的提升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发力点。
对高考相关题型的研究,能帮助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教师将对高考题型的研究理解为解题方法的探究,实际上进行深度教研,还需要了解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命题特点以及与教材、课堂教学之间的种种关系,这样才能让教研更好地发挥教学指导作用。例如学生针对同一文本或是同一文化现象提出不同的见解,很多老师认为,既然见解因人而异,无法给出较为合理的评判,那么这一教学活动是否可以省略掉呢?实际上,这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但它的结果并不是直接指向某一知识的接受,而是指向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之中,常常会有所收获。因此,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有利于日常教学活动落到实处,教师能更加明确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
新时代的高考试题更加灵活多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当下问题,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新课标也着重强调发挥学生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被动的知识接受变成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从这一点上来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学生具备高水平的语文素养时,语文成绩往往不会差,而且因为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他能充分地认识到学科的意义,认识到学科对人生的意义,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意义。因此,新高考与新课标相结合的教研,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