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培训收费三道红线, 机构遵守了吗

□龚洁芸

字数:1519 2023-04-12 版名:视点
  近年,机构卷钱跑路的负面新闻不断。去年,音乐培训机构小音咖关门歇业,接着,开课吧、VIP陪练等也相继出现资金危机。自“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得到了有效规范,但素质教育培训机构爆雷的不少。
  去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就已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指出,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去年12月底,教育部再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新增了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培训机构的收费时长或金额。
  一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并没有实施“三个月”“60课时”和“5000元”这三个红线标准,家长们退费维权难的案例并不鲜见。
  诱导家长一次多交学费
  这几天,市民张莹就因退费在和一家名为“乐旋乒乓球”(总部店)的培训机构进行“拉锯战”。“尽管有‘三个月’和‘5000元’的规定,但销售会用‘越多越便宜’的优惠诱惑我们多交钱。”对于脑袋一发热就交了12500元的培训费,如今要接受对方“有损退费”的条款,张莹追悔莫及。
  虽然当时报名时,张莹一直告诫自己要坚持三个月一交,不超过5000元的“底线”,但是机构的销售对她说:“三个月都上不了几次课,学乒乓肯定得长期投入,如果一次交75课时,折合下来160多元一次,要是课时再少,就得200元了。”这么一算,张莹立马付了款。没想到,儿子才上了二十几节课,就已经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个教练,于是张莹向乐旋乒乓球提出退款要求。但对方答复:“退款超过10课时的,退还80%剩余课时费。”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问他们关于‘三个月交费’的规定,但他们的推销话术根本就不容我来问。”张莹气愤地说,“消费者完全是弱势群体,机构不但不遵守国家对于预收款的费用规定,还把风险转嫁到我们家长身上。”
  “三个月”规定形同虚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收费问题上,很多培训机构已经在悄悄“越线”。不少机构不仅在推销的时候,反复强调一次性交一年学费会享有多种优惠,还有一些机构甚至在产品设置上根本就没有低于三个月的课时包选择。
  斯坦星球是一个主打编程的机构。记者询问机构销售收费事宜,得到的答复是:“每次课2个课时一个半小时300元左右,最少的课程为30次60课时9000元左右,一般家长都会买48次96课时,那就不到18000元。以后课程会涨价,现在多付了可以保持现在的价格,更合算。”对于记者提出的非学科类机构一次收费不超过三个月或60课时,以及5000元的“红线”,销售不以为然地说:“那是针对学科类的,我们非学科类机构不受约束。”
  记者同样致电主打西乐培训的瀚茵培训,得到的是类似的回复:“一节课45分钟500元到600元不等,都没几节课。学琴是需要坚持的,三个月肯定不够,所以一般家长都是购买24课时或者48节课的课程。”对于记者提出的5000元为限的规定,对方表示并不了解。
  素质教育“身价”飞涨
  “双减”后的假期,孩子们的空余时间多了。原本与学科类培训“抢地盘”的体育、艺术、人文等素养类培训,变得更加吃香了。
  这个学期,市民杨女士给女儿报了羽毛球培训,“一对一”的培训费用已涨至每45分钟320元,“一对四”的培训费用已涨至每小时260元。而一个由体育明星开设的乒乓球馆,一小时的培训费已达到480元,让工薪阶层直呼“实在练不起”。
  “这个价格较‘双减’前翻倍,家长感觉被割韭菜了。”市民李佳颖去机构给儿子报了篮球课,50节课总共收费一万多元,“不是不心疼,但孩子想学,机构又说现在不一次性交,后面可能要涨价,只好咬咬牙付款。”她说,如果所有培训机构能严格遵守“三个月”一付的规定,或者按次来收,一个月不到一千元,这样家长的负担也会相对小些。
  (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