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优教”在神木
——神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走笔
字数:3842
2023-04-12
版名:视点
神木市店塔第一小学学生正在上体育课
神木市第十四中学的学生正在上
□本报记者 孙永涛 吕志军
初春的陕北榆林,草木待发。3月中旬,位于陕西省神木市杨业大街与政和路交汇处的滨河九年制学校项目工地,建设者们正在做新一年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019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的神木市,近年来强化政府教育责任,加大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围绕县域教育优质发展这一主题,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2022年4月被列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市)后,神木市进一步夯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责任,在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优质均衡发展“加速度”。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
“排头兵”与“先行者”
位于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的神木市,域内矿产资源丰沛,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也是陕西省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作为国家级陕北高端能源化工核心区域、国家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近年来,神木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务工、就业、安居。“我们2014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9年来,因外来人口持续涌入、15年免费教育的吸引,截至2022年9月,全市各类学校在校生12.8万人,其中义务段学生就达8.17万人,而且预测未来几年一年级报名人数还会增加……”神木市教育体育局局长黄瑾说,虽然新建、改扩建学校的脚步一直就没停过,但是仍然赶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全力保障适龄学生全部有学上的结果,就是‘大班额’频现、师生比失衡等问题突出。”
一边想方设法让所有来神木、在神木的学生都能有学上,一边还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上好学,为此,神木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学有优教”战略,力争在当好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同时,让县域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好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者”。
2019年以来,神木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神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神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切实做到“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审批、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等。“市政府还分解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各镇街和相关部门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阶段重点,严把时间节点,扎实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神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苏勇斌说。
“优质均衡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发展,因此,创建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比如办学条件标准化这一块,就与当初基本均衡创建时的要求更高一些,新建学校的优化设计、改扩建学校的规划落实,都需要大量经费保障。”黄瑾说,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优质均衡创建还要有教育信息化建设作支撑,这也考验政府财力,“好在神木财政收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市委、市政府也舍得为教育发展‘买单’,在2021年23.72亿元的基础上,2022年教育投入达到了24亿元,强力推进县域教育整体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在确保“三个增长”“两个只增不减”的政策基础上,神木市将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了1000元、1200元/年(寄宿制学校再提高200元),近五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逾96亿元,实施重大教育建设项目100多个,新增中小学幼儿园33所,增加学位3.2万个;全面实施操场塑胶化,对教学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及教学仪器设备、校园网络系统等内部设施设备进行配套改造,所有学校“三通两平台”实现了全覆盖,办公电脑实现了全配备,智慧黑板实现了班班通。
“好资源给教育,好教育给学生”——
一切为了孩子
走进神木市第十一中学,目之所及除了四块篮球场,还有标准的200米速度轮滑跑道;第十四中学宽敞的室内风雨活动场是师生挥洒汗水的快乐天地,3D打印室更是孩子们动手又动脑的“练兵场”;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里,博物馆式的学科教室和崭新的创客空间、模联教室、梦幻剧场,处处比肩大城市的学校;店塔镇第一小学按一类标准配备了27个部室……
“学校开设有声乐、美术、棋艺、跳绳、课本剧以及篮球、足球等22个社团,还建成了全市首个乡村学校少年宫,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减轻了父母为我们校外报班的经济压力。”店塔一小五年级学生小轩说。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副校长柴朝霞感慨:“神木市委、市政府把好资源投给了教育,市教体局把好政策落实到了学校,学校则尽心尽力把好教育献给学生。”
为了“好的教育”,神木市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下大力气解决“大班额”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明年建成后,占地83亩的滨河九年制学校将提供1980个学位,有效缓解附近第十一中学的生源压力,大大减轻该校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办学负担。“分流生源、缩减班额,更有利于学校在优质均衡创建方面‘轻装上阵’。”苏勇斌说。
2021年10月中旬,陕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神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工作进行了过程督导,反馈意见在肯定全市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时指出了不足,其中一点就是优质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深入推进创建工作,神木市制定了“校校达标”工作规划,决定从2022年起,三年内分批次实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创建目标,2024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作为神华移民的重点建设项目,神木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九年制学校,建校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校长李向文看来,新学校要迎头赶上优质均衡创建的“班车”,必须埋头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秉承‘帮助人发展’的办学理念,挖掘杨家将文化内涵,引进中英戏剧、心育课程、缤纷体育、学科嘉年华等项目,力争构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把学校建设成教育教学扎实、文化特色鲜明、科教创研突出的区域名校。”李向文说。
像十四中一样,神木市各个学校立足校情在达标创建中探索优质均衡发展路径。神木十一中学(九年制)创新机制,依靠“矩阵式—扁平化”的管理和适当放权激励,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的同时,实现了校务运转高效化、大学校治理科学化的有益探索;店塔第一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大力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成了远近闻名的素质教育示范校;而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则立足教学效率,引进“对分课堂”理念和施教方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已在去年顺利通过优质均衡创建达标评估……
交流轮岗和阳光招生、综合素质评价——
“组合拳”打退“择校热”
2021年秋季学期,已在神木三中任教多年的省级学科带头人刘峰交流轮岗到新建的第十四中学,担任校办主任兼学校教科研主任,同时承担三个年级每周10节音乐课的教学和2个社团活动课的辅导工作。“与之前只单纯考虑教学一件事相比,现在的工作很具有挑战性……”刘峰告诉记者,如今的他虽然身兼三职略显忙碌,但这个过程也是成长的历练,“我从一个只顾埋头赶路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带领年轻教师一起进步、协助校长谋划全校教科研的服务者,收获的比付出的多一些。”
同样在当年交流轮岗到十四中的副校长张亚玲,说起现在的工作情况,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当初觉得离家有些远,自己开车又不熟练,现在想来那都不是事儿,在十四中这个大家庭中,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神木,像张亚玲、刘峰一样参与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不在少数。据神木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推行交流轮岗制度以来,全市近三年累计交流校长53名、教师1561名,“全市每年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被写进了《神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校校达标”工作规划》等文件,一大批青年教师从中受益。神木十一中教师刘美莲2018年从农村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交流到现在的学校,在校长刘雪松的点拨和指导下,她钻研教学业务、苦练课堂基本功,经过三年积蓄,2021年从县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再到省级教学能手,一路“过关斩将”实现“华丽转身”。
此外,为了从生源上做到公平、均衡,神木市义务教育学校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落实消除大班额“三长”责任制,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义务教育‘择校热’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各校的办学回归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黄瑾说。
“沉下身子到学生中去”是刘雪松最常给同事们提及的一句话,身为校长的他带领校务委员会设立了三个学部和三个服务中心,用扁平化的管理机制让管理团队贴近教师、让教师贴近学生。在刘雪松看来,“到学生中去”还要体现在教学中,为此,他和团队提出“从教走向学”的“135课堂教学模式”,让任课教师把“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主张贯彻到课堂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经历‘入模—进模—出模’三个阶段,这样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刘雪松说。在“从教走向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前“自我感觉还行”的郭胜男终于意识到,别人说她“才华多得包不住”其实是善意的提醒:课堂教学不宜过多地注重“如何教”,而是要留意学生“怎么学”。“现在,我会在恰当的时候把自己‘隐藏’起来,把舞台留给学生,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郭胜男说。
像十一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神木市越来越多的学校寻找到了内涵发展的自身路径,并且不约而同地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考量学生。大柳塔第一实验中学校长辛建民说:“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个优秀的孩子。”
“今后,我们将着重聚焦三支队伍建设,做好校长、班主任、教师三个梯队的培养,让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基更加结实、‘学有优教’的愿景尽早实现。”黄瑾说。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