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铁龟铁牛失踪之谜

□何 民

字数:2324 2023-04-12 版名:文化
  锦城画地说遗基,又到岷源问铁龟。
  一吸西江奔浪尽,双撑北斗怒潮移。
  洛书灵瑞昭千古,玉垒陈踪验几时。
  稳守沙潭长厌胜,何时淮泗锁支岐?
         — [清]马莲舫《铁龟》

  马莲舫(1806—1879),清代名士,又名马豫沽,四川灌县金马(今四川都江堰市天马镇)人,诸生。科举失意后转而致力于国学,平生诗著颇丰,文采过人,著有《仙山草》一卷。有诗作收录于民国《灌县文征》卷十二。
  都江堰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关于都江堰的修建和维修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如都江堰鱼嘴重达万斤的铁龟和铁牛神秘失踪,至今仍是一个谜。马莲舫是灌县人,自然对都江堰比较了解,铁龟和铁牛都是都江堰人在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创制的抵御洪水侵害的利器,在老百姓心中被视为镇水的神兽。他在这首《铁龟》诗中表达了对神秘失踪的铁龟的关切,把铁龟比作洛书灵瑞一样功昭千古,期盼着铁龟能再显神灵,为都江堰镇压水患。
  都江堰失踪的铁龟和铁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都江堰的铁龟和铁牛分别是元代和明代建于都江堰鱼嘴抵御洪水侵害的利器。都江堰鱼嘴是建在岷江江心用于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两江的工程,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鱼嘴就是用竹笼卵石砌成。竹笼卵石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缺点是竹笼不够坚固,且容易损坏。每年都需要更换。能不能寻找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来加固鱼嘴,比如用铁,达到一劳永逸之功。但铁在古代是一种珍稀昂贵的材料,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一般是想都不敢想的。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蒙古族人吉当普出任四川肃政廉访司佥事,负责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维修。吉当普虽然是个蒙古族人,但对汉族农耕生产十分了解,且为官清廉,勤于政事。他到都江堰后实地考察研究,觉得鱼嘴用竹笼卵石砌修虽然省功省钱,但年年岁修,结果还是“水失其道,民失其利,吏乘其弊”。于是大胆提出“以铁制堰”,欲毕其功于一役。
  吉当普的设想是在最容易被江水冲击的鱼嘴前端用万斤之铁铸一只大铁龟,以铁龟作鱼嘴之首,用以抵御江水的冲击。吉当普为什么要铸铁龟呢?因为神龟长寿并且是灵瑞之物,用它作鱼嘴之首,不仅可以抵御江水冲击,还是镇水的神器。吉当普的想法当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吉当普力排众议,坚持铸造铁龟。吉当普铸的铁龟重达16000斤,安放在鱼嘴之首,并在鱼嘴埋数根铁桩,以增强鱼嘴抵抗洪水的冲击。吉当普铸铁龟开创了都江堰维修史上“以铁制堰”的先河。此后数十年间,都江堰几乎无大修。
  明嘉靖二十六年夏(1547),都江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堰毁堤决,史载:“金堂、简、资、内江一带水势弥漫,驾山旧痕几十余丈,浸淫四五日始渐以落。江两岸田地冲决,见在民居漂洗靡遗寸椽,盖百年来所未见之灾也。”(高韶《都江堰铁牛记碑》)奇怪的是,重达万斤之巨,在都江堰鱼嘴屹立了一百多年的铁龟竟神秘失踪了。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按察司佥事施千祥到四川整修都江堰水利。施千祥仔细考察研究了这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对都江堰造成的损坏,对吉当普所铸铁龟神秘失踪进行了分析,认为吉当普“以铁制堰”的办法是可行的,只是铁龟虽有万斤之巨,但仍然不足以抵挡洪水冲击,于是决定制作更大更重的铁牛来护卫鱼嘴,抵御洪水。施千祥要铸的铁牛是两头“首合尾分”的连体铁牛,重达七万斤,要在岷江江心的鱼嘴现场浇铸。这项铸造工程就是放在今天也是难度相当大的,更何况是在470年前科技并不发达的明代。施千祥要铸造巨型铁牛,利国利民,得到官府和灌区百姓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施千祥很快便筹集了废旧铁器七万余斤,木炭一万三千余斤,竹木柴草不计其数,征召铁匠、铸工一百二十多名,民工、炉工一千二百多人。
  铸造铁牛的现场在江心鱼嘴前端。施千祥率一众官员亲临现场指挥,昼夜施工。现场先用竹笼、杩槎拦江截流,再深挖一个大坑,坑中竖埋300余根柏木桩,桩间黏土回填夯实,桩顶铺二尺厚的石板,然后在石板上浇铸铁牛的底座铁板,铁板上做铁牛砂模。时值春季,牛模刚刚做成而春雨大发,施千祥和施工人员忧心如焚。施工现场隔江相望便是祭祀李冰的二王庙,施千祥亲率一众官员到二王庙李冰像前焚香化帛,祈告川主李冰神灵保佑。第二天果然雨过天晴,春光明媚,铸造铁牛工作方继续进行。
  其时,牛模四周建镕铁大炉11座,施千祥一声令下,11座大炉炉火熊熊,50口熔锅内铁水滚滚,千名工匠不间断轮番作业,万千百姓围观助兴,现场只见铁水飞溅,火花飞舞,场面十分壮观。经过一昼夜连续浇铸后,两头铁牛终于铸成,“各长丈余,首合尾分,如人字状,以其锐迎水之冲,高与堰嘴等。计铁七万斤,及工费共用银七百两。”(陈鎏《铁牛记》)铁牛铸成之日,鱼嘴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施千祥亲自为铁牛剪彩。四方百姓扶老携幼观看,围观者达数万。
  鱼嘴铁牛建成后,对都江堰护堰维修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此后都江堰近百年未有大的损毁和破坏,对促进四川的农业生产发展和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遗憾的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夏夜,岷江突发洪水,鱼嘴竟然被洪水冲垮后下移了200多米。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暴雨之后,重达七万斤的铁牛就此神秘失踪。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关注它,寻找它,但至今无果。1990年初,都江堰市文物局曾聘请有关考古专家用电子探测仪器在都江堰探寻,惜未能成功。这头“首合尾分”镇水大铁牛除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都江堰水利文化研究价值,堪称都江堰瑰宝,如能寻找到它,定会给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增辉添彩。
  幸运的是,嘉靖三十三年(1554),户部右侍郎高韶在参观了都江堰后撰写了《都江堰铁牛记碑》。这碑曾分别竖立在城西松茂古道和金刚堤鱼嘴上,现碑石已毁,但碑文尚存,收录在《都江堰金石录》中,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都江堰的维修上立下大功的铁龟和铁牛,肯定不会就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它现在在哪里呢?正等待着大家去探寻它的失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