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春天最美的数学高效课堂之旅

□张 英 王东平

字数:1331 2023-04-12 版名:成长
  四月的西安,春风拂面,花香浮动,群贤集聚,一场迟来的国培计划(2022)宁夏西夏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交流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报告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精彩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了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线。参加此次交流的授课教师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新颖,内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紧抓教材、时间、生成及练习,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为大家演绎了什么才是数学高效课堂。
  紧抓教材,围绕教材延伸融合。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探讨的基础。授课之前教师一定要读懂、读通、读透教材,既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又要发散开去扩充授课内容。比如杨艳老师讲授的《认识角》,整堂课杨老师紧紧围绕“角”进行,不管是甲骨文“角”字的演变,生活中“角”的共同点总结,还是触摸三角尺,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角”的定义和辨认特征,为学生学习“角”打下坚实的根基。
  紧抓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得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时间的有效把控,既不能太过冗长,导致学生哈欠连连不能专注学习,又不能太过简短,导致学生刚进入学习状态就戛然而止。比如胡海蓉老师《等量关系》一课的讲授堪称时间把控方面的典范,导入—引进—探究—练习—拓展—总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沓,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张弛有度,学生在胡老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紧抓生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授课前,教师都会进行精心准备,甚至预设课堂生成内容,但真实有效的课堂总会有许多意外,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把控这些意外的生成,就能将意外生成变成课堂最精彩的部分,甚至会让人误以为这是精心设计的“包袱”。这些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意外不仅没有打乱教师的授课思路,还使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高潮。比如杨艳老师讲授《认识角》时,提问学生教室里哪些物品有“角”,一位学生走向黑板,很多人都以为这位学生会说黑板的“角”,但让人意外的是孩子指向了杨老师做的一个多“角”提示板,杨老师马上应对,夸赞孩子的同时,再次强调“角”的定义,这一举动和生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纷纷举手指出自己看到的“角”,意外成功地变成了惊喜。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紧抓练习,全方位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常回头。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大幅缩减,但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练习是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扎实地巩固学生所学。比如胡海蓉老师的《等量关系》课堂练习,她在巡视学生作业时选取几份典型的作业,请学生上台分享解题思路,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
  这场迟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交流活动开启这个春天最美的高效课堂之旅,两地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他们对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