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60天 数学怎么才能再提升?

□王金战

字数:2518 2023-04-09 版名:知行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很多孩子的成绩还是在110到120分之间徘徊,很难再向上突破。难道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其实不然,以我几十年来帮助数千位高考生取得了数学高分的经验,最后的冲刺期,只要抓住重点,并从出题方向、基础贯通和难题攻克三个角度进行突破,完全可以在一两个月内再多拿下二三十分。
  参透一核四层四翼,解开新高考命题密码
  新高考与老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新高考不再是单纯考查学生拥有知识的多少与深浅,而是遵照“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要求,紧扣学科本质,注重与现实、与时代发展的广泛关联,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的整体出题思路是:不再单纯考查孤立的一个个知识点和运算能力,而是点面结合,考查学生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性掌握,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开命题思路的密码就藏在今年刚刚发布的《高考评价体系解读蓝皮书》里。
  即一核四层四翼。
  它们回答了新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每个考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仔细研读从中获得关键的领悟。
  一核即考查目的,是对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四层为考查内容,是对高考内容的提炼: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四翼是考查要求,是对高考考查形式的说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高考评价体系是全新的科学测评体系。核心测评目标是以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为引领,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考试招生模式,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新的科技发展与国际竞争环境下,为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
  说白了就是要通过高考选拔,让真正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脱颖而出。
  近几个月来AI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惊讶地看到这个新高考评价体系所具有的前瞻性!人类对AI有过很多猜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它最先替代的并不是最底层的工作,而是白领的工作。也就是说,当下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成为AI功能直接覆盖淘汰的标靶。只会使用那些Offic工具给老板打工、为了写论文而写的那些不能真正在实操层面解决问题的论文,都将被AI低成本替代,社会价值大打折扣。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能力呢?新高考评价体系告诉我们,今年的试题,一定会结合学科特点,以解决学科问题所要运用的能力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能力、实验设计、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的能力,考查证据识别与证据质量评估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隐含前提与开放论证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考查批判性思维呢?因为它是一种高阶思维,是理性思维的高度体现,这一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人的优良品质与创造力意义重大。高考中强调这一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学生推理论证、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将来在科技创新中才能得心应手。
  例如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第12题,通过创新设计,考查学生对函数奇偶性、极值点与对称性的掌握情况,以及转化思想和方程思想,题目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表示出来,需要运用函数与导数之间的关系,以对称轴、对称中心的知识对题设条件进行恒等变形,将不同形式表示的量转化为同一类型的表达形式,由此实现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深入考查。
  此外,具备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在答题中获得满分的关键。
  在具体出题变革上,大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改变固化试题布局、优化试题设计、降低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收益、加大对关键能力考查、强化对学科素养考查,增强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
  现在的数学考卷字符数比几年前翻了一倍,因为出题者要遵从“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命题思想,会结合核心价值金线,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转换能力,让数学学有所用。
  在情境设置上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数学研究成果,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激发青年学生树立为国家服务、奉献科技事业的信念。视野太窄只会埋头做题的学生会非常吃亏。
  总而言之,面对新高考的变化,最后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在数学要考核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上下功夫,通过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演练,利用基础知识把握核心价值去审题和答题,才能钻进出题者的脑子里,了解考题设计的出发点,拆开情境外包装,抓住得分的关键点。
  哪有那么多马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经历三年疫情折磨,持续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不足一半,就课堂效率而言,老师在讲台上面对面讲课学生都吸收度有限,更何况是隔着屏幕授课呢?可以说,本届考生是基础最差的一届,所以对本届考生来说,得基础者得天下。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就要优先分配出更多的时间,把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等几块主干知识的基础再融会贯通一遍。从而让自己能跳出题目,从高中数学大单元的整体思维角度去体会学科本质的魅力。
  数学主干知识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其中每一个重点知识和方法的产生都具有思想的连续性和过程的探究性、创造性,只有增强对主干知识的深层次认识,才能更好地感悟数学的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信今年在试卷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这三类题型中都会继续加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果能从高一到高三,甚至从初中到高中把这几大主干知识给贯通了,必然能在这135分中尽可能少丢分。
  夯实基础的同时,特别要重视错题,把错题当宝贝。做错的题目,就是问题的暴露,是很好的巩固基础的机会,不要囫囵吞枣、不要轻易放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那些所谓的马虎其实背后都是基础不牢,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在高考的考场上少犯错误。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你来说看似会做、又经常出错的题目,这些题目正是同学们高考之前集中优势兵力一定要攻下的堡垒。不管你是哪部分主干基础不牢固,只要把错题当成机会,用扎扎实实的满分做法去完成它,最后冲刺的时间还是可以把你最害怕的题型贯通,真正战胜它。
  (作者系北京宽高教育集团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