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德育实施途径重构德育良好生态

□南玉凤

字数:2988 2023-04-09 版名:教育理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是根本,树人是核心。如何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渭南市渭河小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发教育新资源,拓宽德育实施途径,将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德为先,厚德养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课程融合润泽,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路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聚焦核心素养,坚持目标领航,强化育人导向。学校通过开展“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课堂)活动,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理念,精准领悟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课程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个学科都肩负着育人的根本任务,各科教师以教材为例,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以文育人,在品读语言中感悟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以理育人,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以体育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体格;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劳育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学校开发了“七+润心”德育校本课程。德育课程分为七大课程和“N”小课程,七大课程分别为:润雅、润情、润养、润美、润志、润爱、润行课程。这些课程以德育德,以美育心,润泽心灵。七大课程和“N”小课程从多个层面细化落实,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立体的、丰盈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水韵文化浸润,文化育人
  学校构建了以“水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物质文化处处彰显,精神文化时时沁润,特色文化有效鞭策,让渭河精灵们在水韵文化的润泽下茁壮成长。
  物质文化建设。一楼一层一主题,“国防教育、习惯名言、慈善之花、劳动之乐、国学之雅、艺术之美、科技之趣、丝绸之路、党史历程”等文化墙,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师生的心灵。
  精神文化建设。“厚德养智”的校训,教育学生“丰厚品德,涵养智慧”是立身之本,“善、勤、容、恒”的学校精神,激励学生尚善向上、乐观进取、坚持不懈。《渭水情少年梦》的校歌,唱响了孩子心中的梦想,让梦想在少年心中激荡。理念改变着行为,精神荡涤着童心。“寻渭河文化与自然共生”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讲渭河故事、诵渭河诗词、绘渭河流向、晒渭河风景”等深入了解渭河文明,将渭河文明与水韵文化高度契合,激励学生传承渭河文化,争做优秀少年。
  特色文化建设。学校以开学迎新、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为依托,从不同层面给予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开学迎新中,通过跨“五自”谨言栏,勉励渭河学子以“五自”为目标,拼搏奋斗,创造奇迹;“渭河号”列车新学年启航照,渭河印记学生证,寄望孩子们在新学年中完善自我,在渭河园精彩绽放。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赠送具有特别意义的手表,手表颜色为蓝色,象征渭河园,手表上的“水精灵”象征一个个渭河学子,手环寓意孩子们在渭河的怀抱里快乐成长,时间表寓意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时间为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坐标。
   三、主题教育润德,活动育人
  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化情感体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开展了以“喜迎二十大欢度国庆节”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质朴而纯真的心声,向祖国妈妈献礼。活动一:“童心向党迎国庆 水韵画卷绘祖国”。部分学生代表,用稚嫩的画笔以画传情,以画抒志,画出了73米长(象征祖国73华诞)的时代人物画卷,深情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活动节目在陕西新闻联播报道播出。活动二:“翰墨书盛世丹青谱华章”。喜欢书画的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书写对祖国的赞美、描绘盛世中华,一幅幅书画作品浸透着孩子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活动三:一年级养成教育展示。展示分两部分:课堂常规和队列队形达标赛。新入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卖力地展示着礼仪行规,响亮的口令、整齐划一的动作,彰显了习惯养成月的显著成果,他们用规范的言行、努力的态度向祖国妈妈献礼。活动四:“童心向党迎国庆礼赞祖国诵心声”。三、四年级的学生以铿锵有力的声音酣畅淋漓地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
   四、体验成长润行,实践育人
  实践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关键环节。“双减”政策实施后,根据时间节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设计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自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022年暑假,我们设计了“润心”实践课程,助力学生玩转暑假。通过影视赏析、习惯养成、实践体验、班级特色、观察探究、艺术审美、红色打卡等“润心”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营养美味的“清凉套餐”。返校后,孩子们用视频录制、精美照片、精彩日记、手工作品等多种形式记录活动足迹,见证成长经历。
  劳动实践基地是教育的活教材。学校的“怡耕园”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第二课堂”。田园劳作课上,他们播种浇水、除草松土、搭架修枝,个个成了“劳动小能手”,在培育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和神奇,在劳动中接受锻炼,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劳动实践成果展中,孩子们走进班级的实践田,收割亲手种植的蔬菜,感受丰收的喜悦,用创意无限的果蔬拼盘、水果沙拉、蔬菜花束,呈现劳动成果、点亮劳动作品,充分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在躬耕、制作、推介的亲历中发展身心,提升劳动品质。
  五、全员导师润心,管理育人
  实施全员导师制,让教育更有温度。学校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指导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和身心健康。学生发展中心将全校师生进行了合理匹配,通过意向征询、双向选择,科学组合,实现全员导师制。每个导师认真落实两项职责(成为良师益友、做好家校沟通)、三项任务(访、谈、写),对自己关爱的学生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成长向导,积极与家长进行良性互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陪伴式关怀与指导,成为学生人生航线上的摆渡人。
  六、联动共育润养,协同育人
  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与辖区派出所、综合执法、交警中队等部门,联合关工委、科协等组织,建立联动机制,协同育人。
  家长是协同育人的主要力量。我们倡导家长走上家校共育的舞台,努力实现“1+1>2”的育人效果。“双减”实施以来,先后组织了六期“家长微讲堂”,以线上方式推出,通过“双减我来谈”“优秀家长育子经验分享”,消除家长的疑虑,提供有效的策略供他们学习借鉴。
  学校遵循“三通过、三统一”“一引导、一共育”的育人模式,达成预期的育人目标。“三通过、三统一”即通过对家长、老师的多轮次培训,使他们在基础教育观念上达到统一;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一引导、一共育”指由学校引导建立起长期的有效机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社会、家庭、学校教育资源大整合,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办出学校教育新特色。
  德育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我们会继续探索德育实施路径,创新德育方式方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根固本,为立德树人筑牢根基。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