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之 语文课堂探索

□蒋翠荣

字数:1566 2023-04-09 版名:教育理论
  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的探索中,作为语文老师,我尝试以积极心理学为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试着从教材资源、文章情感和阅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渗透途径,以期为小学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佐证。
  一、挖掘教材资源,做好融合与链接
  从语文教材中找到切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在教材中挖掘人物心理活动、人格品质等目标内容,再融合积极心理学知识加以整合。教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熟悉教材资源,领会设计意图,设计相应教学策略,做好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与链接。这些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班级特点相结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当教师在提出综合性问题后,学生能主动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践非常自然地将心理教育渗入其中。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取得理想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例来说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人应当具备的六大美德(即:爱、正义、智慧、勇气、自制、心灵的超越)在本单元都能体现出来。用《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智慧”;用《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心灵的超越”;用《在牛肚子里旅行》感受“勇气”和“爱”。
  这样重新整合以后的课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发育特点,终会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明白,没有人是生而完美的,那些厉害的人物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可以不完美、可以犯错,但是不能缺少了改正不足的勇气。
  二、解读文章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非常经典的文章,都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选编的,不同的主题、文章都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诸多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讲解的时候,秉承着知识、探索与启发并行的原则,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学生在解读文章情感的时候,也能让学生养成一个积极且乐观的心态,将这种情感应用到写作训练中,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红头被牛卷进嘴,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鼓励和帮助红头脱险的故事,表现了青头重情重义、勇敢机智的品质,赞扬了它善于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场神奇的旅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上这节课的时候,正是线上授课,我列举几条学生学习的反馈:
  友谊很宝贵,有青头这样的朋友,红头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如果红头吓晕过去了,朋友再好也没有用,所以说让自己优秀也很重要。
  牛的几个胃就像学习的过程,学再多不好好消化它也变不成营养,学习也一样,自己不动脑也会很快忘记。
  我从路线图想到了另一种消化方式,难过会有,痛苦会有,危险会有,恐惧会有,如果我们不努力消化它,它会一直在,我们想办法消化它,就会变成勇气和力量。
  学生对课文这样的“反刍”,扎实了语文知识,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强大了自己的内心。
   三、精心搜集课堂回答,鼓励学生乐学善思
  老师把课堂上学生回答精彩的语言展示到黑板报上,用以鼓励学生乐学善思。课堂上,未必每个学生都会发声,不是每一个闪光的思想都会被老师看到,所以课堂交流的内容最先都是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出现的,我通常会设计诸如: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学习心得。
  在课文学习完成之后,我通常会布置一项作业,就是用一句话概括你学习本节课的收获,一句不够就写两句,小组内交流,小组选择一句在全班交流,同学们都喜欢的可以出现在班级板报上,激励更多的孩子用心进行课堂学习。
  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如何缓解,如何减压,通常简单的说教无法起到作用,必须要学生自己感受,自己发现,最终是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完成成长蜕变。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运用手头资源,借助一篇一篇课文来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帮助孩子转“危”为“机”,健康成长,如春风化雨,不留痕迹。
  (作者单位:西安市长安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