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无疆光辉永存

——谨以此文怀念师父支玉恒先生

字数:2513 2023-04-05 版名:成长

 左为妥金录,右为支玉恒(照片由作者提供)
  □妥金录
  2023年3月12日上午,惊悉师父支玉恒先生因病辞世,我久久不能相信,顿时陷入万分悲痛之中,与支老师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眼前浮现。
  支老师是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领航者,他的课活实相济、智趣并存、庄谐统一。我与支老师认识是2005年的事。2005年4月,我参加了“中国名师新课标作文教学示范暨首届挑战名师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和支玉恒、于永正、靳家彦三位名师在成都同台上课。我执教了《谁不说俺家乡好》,但由于自己调控不当,教学效果我不是很满意,课后心情非常郁闷。
  在成都市新华宾馆的大院里,我请教了支老师,他心平气和地说:“你开头用歌曲导入非常自然,创设了一个学生写作的良好情境,也达到了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目的。学生说得充分、到位,但你的预设比较生硬,不够灵活变通,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应当注意教学的及时调控。四川的美,一节课肯定说不完,不一定举手的同学都要让说。你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想说的写下来再交流展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而且又调动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明天我上课时你多注意我上课的每一个细节。”支老师一番推心置腹、恰如其分的点拨使我茅塞顿开。
  第二天上午,支老师执教的作文是《成都巨变》。他的选题和我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表达的主题完全相同。在这节课上,支老师充分展示了一位名师的风采。他从容引导,让学生自主板书出表现成都巨变的环境、交通、建筑、餐饮、风土人情等19个方面,不到20分钟时间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指导“怎么写”时,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做到真实具体,详略分明。这节课,一切写作经验均来自学生,支老师只是巧妙点拨,把指导、写作、讲评融为一体,体现了他所努力创造的“开放而有活力”“道法自然”的教学境界。
  支老师以他的亲身实践为我作了一次精彩的示范。这节课后,支老师默许了我拜师的请求。直到2006年我校举行百年校庆,支老师应邀来天水上课并作了专题讲座,他正式收我为徒弟。在这次观摩教学中,他执教了自选教材《拥你入怀》,成为他的经典课例之一。记得支老师那天上完课后,激动地说:“没想到大西北也有这么优秀的学生,朗读特别有感情,思维非常活跃。”当支老师知道是我们班的学生时,他高兴地说:“你的学生真了不起啊,看来你平时训练得很扎实!”听了支老师的夸奖,我开玩笑地说:“他们可都是你的徒孙啊!”支老师听了哈哈大笑。
  支老师收我为徒后,经常通过信件或短信等回答我的问题,当我在信中提出“为什么你们几位名师上课那么从容自然而又妙趣横生”的问题,他在来信中说:其实我们几个讲课,只是随意了一点,自然了一点,放松了一点。放开了,该发挥的就发挥出来了。教学和生活一样,你热爱它,眷顾它,享受它,它就属于你了。不用刻意,不用矫饰,自自然然、和和谐谐、亲亲切切,即所谓“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可能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了,我们为此而共勉吧!
  支老师认为“只有自然亲切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而“无为而治”可以理解为不刻意地去做什么,但什么事情都做了,不拘形式、不着痕迹地解决问题。支老师的这种教学境界正是我不断去探寻的。
  支老师对我的指导循循善诱,毫不保留。对我的鼓励是师父对徒弟无私的爱,这种爱是那样的宽广与博大,他丝毫没有名师的架子,总是那样谦和幽默。更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支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从2015年起,他每天坚持在微信上发一篇课堂教学拾零与点评等文章供大家学习,那么多文字都是他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上敲上去的,真是让我非常敬佩,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奇迹。
  支老师在不断地创造着奇迹。2021年5月28日至30日《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社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举办“支玉恒教育思想研讨会暨名家名师课例展示”活动,82岁的支老师还登台上课,走上讲台时他有些吃力,但在课堂上,他身姿挺拔,神采飞扬,教学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我仿佛看到了他曾经风华正茂、温暖刚毅的形象。一组边塞诗的教学,课件极简——只有四张PPT,步骤极简——“读、悟、赏、问”。在这样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中点拨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立德树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这节课充分展现了支老师“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洗却浮华、大道至简”的教学思想。
  支老师人老心不老,永远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2021年12月24日,整整82岁的支老师开通了“支玉恒师徒谈小语”的微信公众号,这又是一个崭新的奇迹。该公众号发表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151篇,都是他负责约稿和推送的。谁能想到一个年过八旬、病魔缠身的老人还有这样旺盛的精力,为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传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他辛劳着也快乐着。2022年9月15日起,支老师在微信朋友圈推送了数十篇古诗佳话,让读者了解到许多古诗创作背后的故事,有利于老师们在教古诗时增强趣味性,讲清古诗创作的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的情感。
  支老师更是一位善于总结与思考的老师。2022年12月,他出版了《余生余记》,封面上的支老师手持话筒,笑得那样开心,那样温暖,虽然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在照片下面写道:“自信、豁达、开朗,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性格。具备这种性格的人,虽然不敢说一生坦途,但总会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淡然处之,依然迈步前进。”84岁的支老师就是这样永远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用自己坚毅乐观的性格与多种癌症抗争着。
  2023年3月5日,支老师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在他的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消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并向大家送上了最后的祝福。他说,《支玉恒语文教学文集》是他执教小学语文以来发表过的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著作,也是他留给这世上的最后一部作品。受师弟张学伟的委托,我在2022年寒假校对了这部文集,12卷300多万字,可谓皇皇巨著,多么厚重啊!这真是支老师的封笔之作了,他没有等到这套文集的正式出版就匆匆走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敬爱的支老师凭着对语文教学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在耄耋之年依然坚守着,耕耘着,探索着,奋斗着,他用坚强与乐观对抗着生命中太多的挫折,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行动为小语界树立起一面伟大的旗帜,那就是教学既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要保持语文本色,返璞归真。
  恩师已逝,但其独特的语文教学思想与高尚的人格魅力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