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 家长应努力做到“四不减”

□杨 莉

字数:1347 2023-03-29 版名:声音
  “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需要尽快回归育人本位,进入亲子陪伴、科学施教、家校合作的轨道。“双减”本是一件好事,但很多家长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却充满忧虑和困惑:学校与家庭究竟要朝什么方向发展和努力?作为父母该如何去做?为此,陕西省商洛市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双减”活动大调研,对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做法及思想状况进行跟进和了解,总结家长们好的做法,概括起来,在“双减”时代家长应努力做到“四不减”。
  一、“双减”不减爱
  “双减”之后孩子在校的时间相对增多,父母不再为了接送孩子上班迟到、早退,也不必劳累奔波于各个补课班、兴趣班,家长和孩子都“减负”了,但“减负”不能“减爱”。
  爱孩子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遇事协商解决,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意志强加于孩子;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能以家长的喜好、愿望与选择强迫孩子;要将对教育的期盼与要求,建立在孩子内心的真正认同上,否则,再好的教育愿望,实施起来孩子要么是消极接受,要么是排斥对抗。
  爱孩子要以身作则。作为家长,应尽量多陪伴孩子,要多听、多看与青少年有关的书籍或电视剧,了解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做孩子精神层面的引路人和朋友。用自己正确的言行、高尚的品格、无私的爱去感染、去熏陶孩子,这也许胜过最好的说教。
  二、“双减”不减责任
  “双减”,减轻的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父母的责任。
  家长的责任,既体现在一日三餐、嘘寒问暖、关心体贴、真情付出上,也体现在育人过程中不断自我改变、自我完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用心、用情,又有智慧的家长。在父母亲陪伴下学习的孩子,在学业成绩、学习品质、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现得更好、更优秀。家长要做孩子的“成长伙伴”“拉拉队员”,当好“参谋”、做好“镜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缺席、不缺位,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三、“双减”不减质量
  “双减”之下孩子的作业总量减少了,学习回归学校与课堂,但同一个班级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成绩各有不同,最了解孩子学科长短板、学习专注度以及情绪变化的,还是孩子的父母。
  学习如爬坡,不进则退。父母要发挥监护人的作用,监督孩子的日常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进度,掌握孩子的具体学习成效,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当孩子遇到学业难题时,父母要积极鼓励,和孩子一起讨论,想办法解决,而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一味苛责。可利用接送孩子在路上的时间、吃饭时间、闲暇时间与孩子多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发扬优点与长处,克服短板与不足,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双减”不减良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如果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没有打下宝贵品质的根基,或许一生都无法弥补。作为家长要重点培养孩子以下良好的习惯:一是阅读的习惯,二是运动的习惯,三是劳动的习惯,四是按时作息的习惯,五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六是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
  期盼孩子茁壮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愿望。“双减”时代,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了解学校、班级对学生的要求,注意维护老师的尊严与威信,携手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