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家书抵万金

——《傅雷家书》新解

字数:1549 2023-03-29 版名:悦读

  □左 右
  战火年代,思念一个人,从一封信开始。爱恋一个人,也从一封信开始。从前的信,很慢,一匹老马,一只信鸽,一辆自行车,一列慢火车,慢慢熬上半个月甚至半年,信就到了。《傅雷家书》,就是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傅雷写给在外国求学的大儿子傅聪的。
  二百封书信,十三年从未间断。封封雁书,全是慈父情思;片片尺素,满是赤子红心。
  傅聪年轻时辞别父母去波兰学习钢琴,经过多年努力,不负众望获得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三名以及“玛祖卡”最佳演奏奖,成为享誉世界的年轻钢琴家。此后去了英国继续深造,从此再未和父母见面。傅聪国外求学期间,父亲傅雷被划分为“右派”。
  父亲在国内饱受折磨与思念,儿子在国外独享孤苦与无助。傅雷以惊人的耐力、理想的坚守、幽默的智慧、艺术的素养,放下父亲的身份,以朋友、知己、人生设计师、笔友的诸多身份,为远在他乡的儿子排难解忧。
  “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作,会创造一个世界”。这句如诗一般的书信内容,给举目无亲的傅聪的内心,注入了鲜活的人生追求。
  “见字如面”,浮萍游子,他国飘泊,心中那浓浓的思乡念亲、孤独寂寞难以排解。这一封封父母的亲笔家书是横跨大洋的牵挂,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表情达意的纽带,更是细腻真挚的陪伴。“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当孤独的游子展信细读,信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父母的那份思念、牵挂、鼓励、鞭策与指引,还有那份火热赤诚的娓娓交谈,好似父母就在自己身边,一直看着自己成长,从未走远。
  傅雷在信中告诉傅聪自己写信的原因: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方方面面,足见一位慈父的无比赤诚。
  战乱烽火连三月,一纸家书抵万金。越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最激荡人心的鼓励,莫过于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傅雷在被划分为“右派”时仍然不忘叮嘱傅聪要不忘初心,要按照自己的道路与父亲的一些看法好好走下去。傅雷给儿子的人生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常常以“知己”“灵魂伴侣”“思想交流者”的角色与儿子探讨艺术上的得失,激发儿子艺术创作上的灵感。他也从不吝啬对于孩子的夸奖与赞美,他说:“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
  傅雷用自己坚强、乐观、幽默的心态告诉傅聪:困难当前,始终坚信光明,永不为难题止步,以积极的态度,向阳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永不被困难所击垮。
  如此种种,十三年间,傅雷写了很多。
  《傅雷家书》全书朴实诚挚、娓娓动人,于细微小事中将普天下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牵挂、思念、鼓励、关怀、鞭策、拳拳爱子之心流露出来,给我们带来跨越时空的心灵震撼。全书也没有局限于生活琐事,涉及艺术、人生、爱情、思想的方方面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傅聪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那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贴近日常,既传递了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与经验,又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看似平淡的家常话,如山间的一缕清风,让人心田敞亮。
  读《傅雷家书》,我读到的不是一个事事都要操心的老父亲在傅聪的耳畔反复叮咛,不是一位老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场面,而是一位老父亲生怕远在他国的孩子尚未长大,尚未走到正确的路上的担忧;而是两位赤诚的大男孩,在男人面前赤诚地吐露自己的一切;而是两位思想艺术家,在东西方文化思想熏陶下的灵魂交换与抨碰……
  读完全书,久不能言。我提起笔,决定给我的父亲,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