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体而教,让每一课的语用特色鲜明
——王林波老师语文教学印象
字数:2357
2023-03-29
版名:悦读
□吴忠豪
在小学语文青年名师中,林波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因为他的谦逊,他的勤奋,他的智慧,他的执着。
2018年5月的一天,林波打来电话,说他有幸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要从六所师范类大学中选择一所作为研修基地,开始三年的研修学习,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他想听听我的意见。那一刻我非常高兴,为林波再一次成长感到高兴!我向林波介绍了六所师范类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师资结构,林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师范大学,他想在这里开始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
2018年9月中旬,林波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开启了第一阶段的学习之旅。那段时间,我们两人在一起探讨的时间很多。十几天的集中学习接近尾声时,每位学员都要向几位导师汇报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思考,这次的课题研究非常重要,与每位名师将来所要形成的教学风格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准备得非常认真。那天,林波的汇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从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谈起,从一开始既关注识字教学,也关注阅读教学,既关注习作教学,也关注口语交际教学,到后来开始聚焦阅读教学的研究,聚焦对文本的解读,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看得出来,他的教学研究很扎实,是层层推进的,每一个研究主题的确定,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因为有着坚实的根基,他的研究总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林波是一个特别善于思考,也善于用笔记录研究成果的老师。《上好小学语文课》这本书是林波2013年出版的作品,在书中他全面总结了自己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后来,他发现研究必须不断走向纵深,于是就开始聚焦文本解读,带领着整个团队,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探索,进行解读的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的检验,后来还撰写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实践》一书。当他发现很多教学的解读过于高深、过于侧重内涵发掘时,他又提出了要关注语言运用这样的研究主题。于是,他带领着团队又开始了语言运用的实践研究,便有了现在的这本书《小学语文怎么教:指向语用的课堂教学实录》。
大约在2012年,我提出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老师们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做一位用课文教语文的实践者,因此,我特别留心那些关注语用的语文教师,林波便是其中一位。
近年,林波一直致力于语用教学的实践研究,他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课例,《白鹭》《千年梦圆在今朝》《猫》《圆明园的毁灭》《只有一个地球》《丑石》等,每一篇课文语用点的选择,总是那么精准,每一次语用的训练,总是那么巧妙。在2017年和2018年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的两次年会上,林波先后执教的《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和《丑石》,我全程都认真听了。真好,他的课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关注字词的教学,但绝不枯燥乏味;注重语言表达,但绝不模式化。他的语用设计,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扎实有效,但绝不呆板木讷。我知道,眼前林波对语用教学使用得炉火纯青,背后却是他长年累月的深入思考和潜心学习,是他持之以恒的课例研究和反思总结。林波不仅善于思考,也善于实践,他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了课堂实践上,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2018年9月下旬,有两本杂志约我的文章,正巧林波也邀我为他的几篇教学实录做点评,两者完全可以合二为一,我打算将林波实录的点评发给杂志社,于是就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了林波的教学实录。他的教学一如既往地关注语言文字,直指语言文字的运用,鲜明的语用特色并没有让课堂变得枯燥,反而妙趣横生,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很到位。这让我想起了他曾经多次提到的他的教学追求:文字教学,扎实展现魅力;情感熏陶,无痕彰显智慧。
阅读他的教学实录,我的眼前是有画面的,我能想象当时课堂上的情景,包括那些细节的处理。阅读林波的教学实录,我常常会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因为他的教学实践与我所倡导的用课文教语文完全吻合。用课文教语文就是要充分关注文本中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因为这类教学内容反映出的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语文课程的“立课”之本。只有完成了这些教学内容,才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林波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正是这些语文的核心知识,培养的正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注语言,注重积累,强化语用,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才是有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才是当前我们应当极力倡导的语文课。
阅读了林波的多个课例,也多次现场听林波上课,我发现他不仅仅指向语用在设计教学上,在进行语用教学的课堂实践上,我还发现,同样指向的是语用,但他教《只有一个地球》,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松鼠》,教《白鹭》,每一课的风格都是不同的,语用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不同的。的确,这些课文的文体是不同的,即使都是指向语用的教学,理所应当也是有所区别的。林波这样的教学尝试是值得称道的。
2018年11月,第二阶段的研修开始了,林波再次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学习。课题的第二次汇报中,林波提出了识体而教的教学思考,他说之前做语用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同样指向语用,说明文一定和诗歌不同,小说一定和散文有区别,怎样才能让不同的文体散发出不同的味道,这就需要老师们识体而教,教出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来。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林波的每一次研究都是建立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都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都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他的教学主张并不是拍脑袋臆想出来的,并不是跟风追潮流就确定下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我很欣赏他这样做学问的方法。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拔节需要不断地历练,我很欣赏林波,也相信他能够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断汲取并蓄积能量,成长为中国小学语文名师中的参天大树。
(摘自《小学语文怎么教:指向语用的课堂教学实录》序言,有删节,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