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力用情振兴乡村教育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字数:1567
2023-03-29
版名:成长
□董天遣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聆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备受鼓舞,信心满怀。
将“心”安在乡村,
做好乡村教育的守护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育人育才是我们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可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骨干教师竞聘进城,一来照顾父母子女,二来改善工作环境,导致农村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而城区学校的学位却不足以接纳所有进城就读学生,而且很多乡村孩子不具备进城的条件,乡村教育着实令人担忧。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我站立乡村讲台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些年将照顾年迈父母的担子留给弟弟,我曾内疚过;没能带自己的孩子进城读书,我曾失落过;看着自己昔日的同事在县城学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也曾羡慕过;但是,从内心深处,我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真的不忍心留下乡村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从曾经拿着微薄工资的校聘代课教师一路走到今天,我知道自己是深爱着教育的,真心喜欢当老师,哪怕只是代课教师!
我想,作为乡村教师,我的心需要安在乡村,我要为乡村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将“力”使在乡村,
做好乡村孩子的筑梦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首要任务。
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的文化核心阵地,教师便承担起了教书育人、传播文明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的出现,乡村变得安静起来,村里多是老少相依的隔代“留守者”。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其中,教师便是他们梦想的点灯人。
回想我的教学经历,有个画面一直深深印刻在脑海里:有这样一位三年级的小男孩儿,成绩不错,团结同学,可是有段时间反复装病不愿上学。直到那天他将送他到校的妈妈死死缠住不让离校,班主任老师叫我过去,那个装病不想上学的小男孩儿撕心裂肺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老师,我不想离开我妈妈!我不想让她再去打工了!”那一刻,孩子泣不成声,我的鼻子发酸,原来,孩子的父母年年外出,每年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只有过年的那几天。
我想,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既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伙伴,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为孩子们赋能的工作,让大山深处的他们也能树立志向,在不远的将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将“情”洒在乡村,
做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也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振兴乡村也是我们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乡村教育的坚守者,我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认为做好乡村教育的振兴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具体而言,就是向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学生目标而努力,尽职尽责教好每一名学生,全心全意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回想在乡村的这些年,我尽最大努力带领乡村孩子们成长,也竭尽所能地做好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工作。带动校内同事们将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当作未来党和国家的优秀建设者一样期待和培养,竭尽全力让每一名学生虽然不在县城读书,照样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也能像乡村的花骨朵儿一样尽情绽放。
新征程需要新动力,新起点充满新希望。作为教师,我是幸福的,作为党员,我更是自豪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坚守在农村的我,会继续像种子一样植根于陇原大地的教育土壤,勇毅奋进、埋头苦干。因为我深深地明白: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守,而是因为坚守就一定会有希望。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聆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备受鼓舞,信心满怀。
将“心”安在乡村,
做好乡村教育的守护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育人育才是我们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可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骨干教师竞聘进城,一来照顾父母子女,二来改善工作环境,导致农村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而城区学校的学位却不足以接纳所有进城就读学生,而且很多乡村孩子不具备进城的条件,乡村教育着实令人担忧。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十五个年头,也是我站立乡村讲台的第十五个年头。这些年将照顾年迈父母的担子留给弟弟,我曾内疚过;没能带自己的孩子进城读书,我曾失落过;看着自己昔日的同事在县城学校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我也曾羡慕过;但是,从内心深处,我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真的不忍心留下乡村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从曾经拿着微薄工资的校聘代课教师一路走到今天,我知道自己是深爱着教育的,真心喜欢当老师,哪怕只是代课教师!
我想,作为乡村教师,我的心需要安在乡村,我要为乡村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将“力”使在乡村,
做好乡村孩子的筑梦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首要任务。
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的文化核心阵地,教师便承担起了教书育人、传播文明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的出现,乡村变得安静起来,村里多是老少相依的隔代“留守者”。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其中,教师便是他们梦想的点灯人。
回想我的教学经历,有个画面一直深深印刻在脑海里:有这样一位三年级的小男孩儿,成绩不错,团结同学,可是有段时间反复装病不愿上学。直到那天他将送他到校的妈妈死死缠住不让离校,班主任老师叫我过去,那个装病不想上学的小男孩儿撕心裂肺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老师,我不想离开我妈妈!我不想让她再去打工了!”那一刻,孩子泣不成声,我的鼻子发酸,原来,孩子的父母年年外出,每年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只有过年的那几天。
我想,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既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伙伴,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为孩子们赋能的工作,让大山深处的他们也能树立志向,在不远的将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将“情”洒在乡村,
做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也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振兴乡村也是我们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乡村教育的坚守者,我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大。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认为做好乡村教育的振兴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具体而言,就是向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学生目标而努力,尽职尽责教好每一名学生,全心全意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回想在乡村的这些年,我尽最大努力带领乡村孩子们成长,也竭尽所能地做好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工作。带动校内同事们将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当作未来党和国家的优秀建设者一样期待和培养,竭尽全力让每一名学生虽然不在县城读书,照样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也能像乡村的花骨朵儿一样尽情绽放。
新征程需要新动力,新起点充满新希望。作为教师,我是幸福的,作为党员,我更是自豪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坚守在农村的我,会继续像种子一样植根于陇原大地的教育土壤,勇毅奋进、埋头苦干。因为我深深地明白: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守,而是因为坚守就一定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