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指导
□孔令元
字数:2340
2023-03-26
版名:知行
散文是高考文学类阅读试题选取的文体之一,近几年来,散文阅读有逐渐升温的趋势,高考文学类阅读的选文越来越多地选择散文进行考查。结合散文阅读的考点,对照近几年高考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散文阅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备考:
把握散文的结构和思路
通常来讲,散文的线索主要有时间线、空间线、事件线、物件线、人物线、情感线、哲理线等。其中明线一般有时间线、空间线、事件线、物件线等,暗线主要是情感线和哲理线。有的散文有多条线索,如以时间和空间为明线,又以情感的变化作为暗线。解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时,首先要善于梳理不同的线索。其次要特别注意情感的变化。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任何散文都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情感是散文的核心。把握情感才能把握散文的内核。
近年来的试题对情感的考查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大,不仅要求梳理情感,更追问情感的由来,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类散文阅读选取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第2题的设问是:
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要解答这道题,要注意大背景大语境,也要注意局部的小语境。寻找文章出现的几次“恍惚”的词语。第一次是在第二段“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注意观察后面一句“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综合分析,“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第一点答案“由于时光流逝,作者和弟弟相处短促,聚少离多的原因产生的”就此形成。
接下来答案要去下文寻找,把握一些重要内容。作者和弟弟后面都离家漂泊,写信时常无法收到。对弟弟的成长,作者也感到有些生疏。文章用了一个句子,那就是“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这是作者长期和弟弟分离的结果,是作者和弟弟漂泊异地,作者对弟弟的成长无法确知的结果。后文又叙述了两人几次相约又无法见到的事实,更增强了这种漂泊感,使全文这种“恍惚”的情绪得以强化。因此得出第二点答案“由于十年间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常,漂泊不定,带来恍惚感”。
还要关注“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个关键性句子。弟弟决定参军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愿意的原因”勾连后文“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这是弟弟对革命的向往,是我对弟弟成长的欣慰和高兴。“不愿意的原因”是“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是对弟弟的关心和挂念、担忧和不舍。所以综合,答案为“对弟弟的成长,既感到牵挂,又感到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从而产生恍惚感”。
对情感的把握,还要关注不同文体。如果遇到的是抒情散文,要注意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在对这种关系的把握中揣摩作者情感的变化。解读哲理散文,要从整体上把握行文方式,归纳说理思路,从而进一步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使用特殊的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如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散文阅读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中的试题,第2题的设问是: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分析句子含义要注意首先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位置,注意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最后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间的关系。如指代、总分、说明、解说、比较、呼应等。还要注意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还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等加以综合理解。
画线句子“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出现在干裁缝活的辛苦之后。下文则以“是这样的”开头,转回去再写另一个故事。因为有了之前的内心感受的“引导”,读者再读这个“外部事件”就可能会有不同的角度,会思考其“麻烦”“辛苦”之外的东西,就会意识到“马蹄袖”带来的创造性、喜悦感、人情味。由此过渡到文末“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的句子,即裁缝生活令人难忘的独特的一面就非常自然了。画线句子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透露出的是一种对裁缝生活甘苦自知的评价,客观真实,既有劳动中的艰辛,又有取得创造性劳动果实的甘甜。
分析散文的手法
散文所使用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还有语言特色方面的技巧,如句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特点等。
回答手法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如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散文阅读题《汴京的星河》,第1题的设问是:
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此题考查散文的语言特色。画线的句子使用了许多色彩词:“彩灯”“五色荧煌”“争奇斗俏”“金光四射”“大放光华”“五颜六色”“素月”等,用词夸张。句式上,运用铺排,采用排比,如“近近地看……远远地看……”。从语气来看,较为急切,副词“果有”“真个”加强语气,“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解答语言特色的试题,可以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使用),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手法的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语言风格的角度(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等),人称使用的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进行分析。
把握散文的结构和思路
通常来讲,散文的线索主要有时间线、空间线、事件线、物件线、人物线、情感线、哲理线等。其中明线一般有时间线、空间线、事件线、物件线等,暗线主要是情感线和哲理线。有的散文有多条线索,如以时间和空间为明线,又以情感的变化作为暗线。解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时,首先要善于梳理不同的线索。其次要特别注意情感的变化。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任何散文都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情感是散文的核心。把握情感才能把握散文的内核。
近年来的试题对情感的考查广度和深度明显加大,不仅要求梳理情感,更追问情感的由来,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类散文阅读选取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第2题的设问是:
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要解答这道题,要注意大背景大语境,也要注意局部的小语境。寻找文章出现的几次“恍惚”的词语。第一次是在第二段“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注意观察后面一句“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综合分析,“我”和弟弟相处时间短暂,第一点答案“由于时光流逝,作者和弟弟相处短促,聚少离多的原因产生的”就此形成。
接下来答案要去下文寻找,把握一些重要内容。作者和弟弟后面都离家漂泊,写信时常无法收到。对弟弟的成长,作者也感到有些生疏。文章用了一个句子,那就是“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这是作者长期和弟弟分离的结果,是作者和弟弟漂泊异地,作者对弟弟的成长无法确知的结果。后文又叙述了两人几次相约又无法见到的事实,更增强了这种漂泊感,使全文这种“恍惚”的情绪得以强化。因此得出第二点答案“由于十年间生活在漂泊中,世事无常,漂泊不定,带来恍惚感”。
还要关注“只觉得恍恍惚惚的”这个关键性句子。弟弟决定参军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愿意的原因”勾连后文“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这是弟弟对革命的向往,是我对弟弟成长的欣慰和高兴。“不愿意的原因”是“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是对弟弟的关心和挂念、担忧和不舍。所以综合,答案为“对弟弟的成长,既感到牵挂,又感到欣慰,多种感情交织,从而产生恍惚感”。
对情感的把握,还要关注不同文体。如果遇到的是抒情散文,要注意把握景与情的关系,在对这种关系的把握中揣摩作者情感的变化。解读哲理散文,要从整体上把握行文方式,归纳说理思路,从而进一步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使用特殊的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请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如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散文阅读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中的试题,第2题的设问是: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分析句子含义要注意首先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位置,注意划分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成分。最后要注意本句与上下文句子间的关系。如指代、总分、说明、解说、比较、呼应等。还要注意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还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旨等加以综合理解。
画线句子“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出现在干裁缝活的辛苦之后。下文则以“是这样的”开头,转回去再写另一个故事。因为有了之前的内心感受的“引导”,读者再读这个“外部事件”就可能会有不同的角度,会思考其“麻烦”“辛苦”之外的东西,就会意识到“马蹄袖”带来的创造性、喜悦感、人情味。由此过渡到文末“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的句子,即裁缝生活令人难忘的独特的一面就非常自然了。画线句子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透露出的是一种对裁缝生活甘苦自知的评价,客观真实,既有劳动中的艰辛,又有取得创造性劳动果实的甘甜。
分析散文的手法
散文所使用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还有语言特色方面的技巧,如句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特点等。
回答手法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如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散文阅读题《汴京的星河》,第1题的设问是:
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此题考查散文的语言特色。画线的句子使用了许多色彩词:“彩灯”“五色荧煌”“争奇斗俏”“金光四射”“大放光华”“五颜六色”“素月”等,用词夸张。句式上,运用铺排,采用排比,如“近近地看……远远地看……”。从语气来看,较为急切,副词“果有”“真个”加强语气,“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解答语言特色的试题,可以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使用),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手法的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语言风格的角度(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等),人称使用的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