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房日宏

字数:1487 2023-03-26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但很多教师在使用新课标和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惑。如何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核心素养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导性、规定性的作用。
  一、深入研读新课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这门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进行了全面解读。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和学习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读新版课程标准,领悟课标中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课程内容。如第一学段设置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五个主题,我们需要认真研读。
  作为教师我们要牢记: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导性、规定性的作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优化课程的设置,完善培养目标。
  二、让课程育人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潜在教育资源,如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以及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周一升国旗以及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在校内外通过开展红色教育讲座、走进革命圣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让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心里。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三、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帮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结合学校玉文化的主题,让学生感知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怀,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作为思政教师如何用课堂这块主阵地做好课程引领尤为重要。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辅相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四、在实践中探索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以及网络培训的普及,教师自身的求知欲会激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学习新课标。教师也会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从课程标准的新突破、追求德法课堂的新样态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实践探索。广大教师需践行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转型,进行不断追求。要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选择教学内容;要努力变革教学方式,实现实践育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蓝田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