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双减”时代的改进与优化分析

□马文铸

字数:1475 2023-03-26 版名:教育理论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作业指导学生练习,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并通过作业练习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形成掌握,促进解题能力的发展。在“双减”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予以优化,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又要保证作业练习取得理想效果。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表现出的问题
  (一)对作业时长缺乏合理控制。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那么首先应当对作业时长进行控制。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的书面作业时长不超过60分钟。然而从目前的数学作业设计来说,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是单纯考虑数学学科,没有关注到其他学科也有作业,给学生设计的作业需要二三十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如此一来加上其他学科的作业,学生课后作业时长必定超标。
  (二)数学作业设计不符合学生学情。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虽然接受相同的数学教学,但是受到个体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数学作业设计,理应和学生实际保持对应。但是当前数学课的作业设计,很多时候是采取统一化的作业设计,全班学生需要完成相同的作业,这必然会导致数学作业和部分学生实际学情不符合。
  (三)数学作业单调枯燥,学生无法从中获得积极体验。从数学作业设计来说,很多时候数学教师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局限于理论化的数学题目之中,这种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不具备吸引力,学生不能从作业中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再加上完成作业时间偏长,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负担。
  二、基于“双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和建议
  (一)加强学科协同控制作业时长
  数学作业设计,要控制作业时长,不能只关注数学学科本身,还需要与其他学科加强协同,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每天的作业时长进行协调分配,确保总作业时长不超过60分钟,以确保符合相关规定。具体来说,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和其他学科教师做好沟通,了解其他学科作业布置的情况,并且和其他学科教师针对每天的作业时长进行分配,确定各学科每天的作业时长。其次,根据分配的作业时长,数学教师以此为导向来设计数学作业。根据作业时长的不同,需要灵活控制作业数量。比如某天分配的作业时长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增加作业数量。
  (二)基于学生学情分层次设计作业
  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作为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学情为导向,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来进行数学作业设计。首先,要针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展开评估,依靠指标评价、教学观察等方式,综合评判学生的数学水平,然后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其次,针对三个层次,要在作业设计时从难度、数量方面体现出差异。比如针对混合运算的教学的课后作业设计,对于低层次学生,要以基本的混合计算为主,增强学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针对高层次学生,则可以构建开放性情境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三)增加作业趣味性强化学生体验
  数学作业设计,还要保持趣味性,让学生可以从作业中获得积极体验,提高学习热情,弱化负面情绪。例如,可以依托动画片、游戏等素材,来构建数学作业,基于这些趣味素材,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探究其中包含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有效锻炼。再如,还可以创设实践性作业,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围绕数学知识,构建生活实践,让学生从生活中完成数学作业,体现出显著的趣味性。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是“双减”政策提出的明确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要科学控制作业时长、分层设计作业、增加作业趣味性。基于多维度优化作业设计,让“双减”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