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素养 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仇保民

字数:1477 2023-03-26 版名:教育理论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的重要过程。语文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作业是语文课程转化为学生认知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和开发作业效能,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要求语文教学和语文作业设计都要富有人文色彩,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一、作业目标:从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发挥其育人功能。要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作业内容。作业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作业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还强调在这样的结构中所隐含着的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凸显出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学科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承载的不同教育价值,提示着教学实践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作业内容结构化能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线”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素养形成的“面”,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综合效应,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作业主体:从被动接受转向自主完成
  传统的语文作业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要把做作业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适切并合乎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过程。把做作业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应该为学生搭建自主完成作业的“支架”。所谓“支架”,这里特指“学习支架”,源于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业设计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达到可能发展的水平。搭建情境性支架,为学生理解题意提供熟知的间接经验。搭建实践性支架,为学生提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场景。
  三、作业类型:从单一形式转向组合样态
  小学语文作业要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合理安排不同类型的作业。除书面作业外,要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祖国建设等。注重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语文作业时,系统思考作业科学性、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目标、作业类型等,关注语文学科的纵向关系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特别推荐三种作业设计:一是生活拓展性作业。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二是融合拓展性作业。作业设计要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三是网络拓展性作业。作业设计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构建智慧学堂,让数字化赋能“双减”政策。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与此同时,又围绕核心素养确定基本原则。“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即把握两条主线“综合育人”与“实践育人”。变革作业目标、方式方法,加强作业设计成为基础教育者迫切而重大的课题。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行,将会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回归真实的情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双减”政策和课程育人蓝图转化为丰富生动的育人实践。
  (作者单位:陕西省永寿县马坊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