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也成为父母的必修课

□刘效仁

字数:1182 2023-03-22 版名:声音
  中青报社调中心联合问卷网日前对152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7%的受访者感到,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比以前弱了。96.6%的受访者确认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对于建立生命教育体系,70.8%的受访者建议结合青少年心智发育规律。一位母亲则表示:“我觉得生命教育不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必修课。‘珍惜生命’不是一句口号。父母要接受孩子的普通,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期待强加给孩子。”(3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认识生命之可贵,学会感恩;珍惜生命之存在,学会敬畏;欣赏生命之美好,学会审美;实现生命之价值,学会创造;化解生命之困顿,学会直面生死。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曾告诫年轻人,“未经审视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同时期的孔子,教学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正是要培育人成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孩子们从小就学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使人成为人”,这正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与精髓。随着近些年青少年自伤自杀现象频发,加强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值得欣慰的是,当下已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较丰富的物质条件,既无衣食之虑,又备受父母呵护,本当快乐成长努力成才。可人们却发现,现在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较弱。“一些孩子在面对很小的事情时都会感到崩溃,甚至觉得要失去整个世界。总是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待着。”有的甚至选择极端,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美好的年华”。
  正因此,当下学校亟待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生命教育体系,不仅要针对青少年心智发育规律,通过定期举行主题讲座和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开展好生理期卫生及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领悟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形式生动多样,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必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以夯实学校的主体责任。
  更应看到,强化青少年生命教育,家庭、家长更是责无旁贷。从生命教育的内容看:懂得欣赏尊重不同个体、物种生命的美位列第一,获选率为68.3%,其次是个体与家庭、社会关系的重要性(65.6%),此外,65.1%的受访者认为是对“生”与“死”本身的认识,45.7%的受访者觉得是日常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这些恰恰都应成为家教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内容。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当敬畏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酗酒、毒品、抑郁等,给孩子作出榜样;在事业上阳光向上,努力创造,弃绝“躺平”生态,这样子女才会踔厉奋发,向父母看齐;面对挫折不怨天尤人,而是勇于直视,总结教训,重新站立,进而培养孩子坦然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勇气;即便遇到疾病也不轻言放弃,而是珍重健康,热爱生命,使孩子感受满满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自然,也当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平凡,学会移情换位思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阴影,疏解心理压力。和孩子一起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打击,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陪伴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