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比 “解题”能力更重要
□张文秀
字数:1054
2023-03-22
版名:声音
近日,安徽六安某高中高三70名老师在教室里与学生同考全真模拟题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监考老师在认真监考,考试老师也都在认真地答题。对此,一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必须具备高超的解题能力,考不过学生的老师教不出好的学生。也有网友认为,对老师进行解题能力考试,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
这其实是当下虽具争议但颇有“燎原”之势的“师生同考”现象。近些年来,类似的“师生同考”现象并不鲜见,从规模上看,从一个年级到整个省份不一而足,大家看法也是莫衷一是。作为对教育深感敬畏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解题更重要。
以安徽六安某校组织的师生同考中某个学科为例。稍具教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老师在拿到某次考试试卷后第一件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解题,他们要做的是先通览试卷,然后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进行取舍。通览试卷、筛选题目是老师针对具体考试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老师需要对粗选出来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此时老师关注的重点通常并非解题本身,而是找出相关知识的落脚点,继而进一步探究思维的支撑点。
经历数年专业学习及讲台生涯后,几乎每位老师都清楚地知道,指向“解决问题”的课堂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环节,老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具体试题为抓手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锻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便老教师,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时,深入的沉浸式教研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不能得到落实,再完美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备课本上。也就是说,面对充满变数的动态课堂,前期的一切准备随时都有“归零”可能。这需要老师调动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通过“师生教室场域”的动态反馈,随时调整课堂策略,找到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
至此,老师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备课和上课的所有环节。接下来,他们还要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反馈、试卷批阅等具体情况,在通盘考虑试卷中知识盲点、思维难点后,通过改编输出,让学生进行试卷“再现”,以便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后续的教学进程。
也就是说,作为主管教育的部门,如果试图通过“师生同考”或“以题考师”的方法,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显然低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窄化了教学研究的内容,误导了教师成长的未来指向。
教育不是解题,而是解决问题。“师生同考”的做法是关涉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思路、途径是否正确的大问题,很有必要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这其实是当下虽具争议但颇有“燎原”之势的“师生同考”现象。近些年来,类似的“师生同考”现象并不鲜见,从规模上看,从一个年级到整个省份不一而足,大家看法也是莫衷一是。作为对教育深感敬畏的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解题更重要。
以安徽六安某校组织的师生同考中某个学科为例。稍具教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老师在拿到某次考试试卷后第一件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解题,他们要做的是先通览试卷,然后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层次进行取舍。通览试卷、筛选题目是老师针对具体考试开展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老师需要对粗选出来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此时老师关注的重点通常并非解题本身,而是找出相关知识的落脚点,继而进一步探究思维的支撑点。
经历数年专业学习及讲台生涯后,几乎每位老师都清楚地知道,指向“解决问题”的课堂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这一环节,老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具体试题为抓手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锻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即便老教师,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时,深入的沉浸式教研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不能得到落实,再完美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备课本上。也就是说,面对充满变数的动态课堂,前期的一切准备随时都有“归零”可能。这需要老师调动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通过“师生教室场域”的动态反馈,随时调整课堂策略,找到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
至此,老师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备课和上课的所有环节。接下来,他们还要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反馈、试卷批阅等具体情况,在通盘考虑试卷中知识盲点、思维难点后,通过改编输出,让学生进行试卷“再现”,以便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后续的教学进程。
也就是说,作为主管教育的部门,如果试图通过“师生同考”或“以题考师”的方法,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显然低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窄化了教学研究的内容,误导了教师成长的未来指向。
教育不是解题,而是解决问题。“师生同考”的做法是关涉教师队伍建设的观念、思路、途径是否正确的大问题,很有必要对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其利、弊进行深入剖析,以便使我们对此有一个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