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初探
——以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近李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为例
字数:1853
2023-03-19
版名:知行
□李 娜 胡彦飞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笔者以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近李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为例,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找准活动主题,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结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单元重点中的“语言的积累”,“通过《静夜思》《端午粽》学习,初步感受传统节日习俗,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以《静夜思》为契机,设计开展“走近李白”学习活动,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此项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正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综合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与大篇幅的表达,兼顾表现欲望强烈、初接触古诗的强烈兴趣起点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课堂”完成诗文内容的学习后,熟读成诵。同时“第二课堂”以《静夜思》为契机,结合已有的诗文积累进行特色拓展,观看《李白》的纪录片,了解李白的生平,开展李白诗歌诵读活动。
为更深入地了解诗仙李白,同时开展“了解诗人李白”的“第三课堂”家庭实践作业,有意识、有计划地将古诗学习与运用领域拓展至现实生活场所,通过亲子共学共读等查找李白的相关资料,走进西安具有唐文化意蕴的自然或人文场景,去体察去感受生活风物、传统文化意蕴,随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李白的故事以视频的形式讲一讲,在观察、体验、探究中,初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意识和习惯,这也立足于语文的学科属性。
拓宽学习领域,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任务
笔者在开展“走近李白”这一跨学科学习活动时,尝试设计了三项适宜的、层递的、动态生成的任务。
任务一:我来学古诗
该项任务立足于语文学科,围绕学科知识展开,为“走近李白”跨学科学习提供必备学科知识基础,也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目标意识。这里包含以下三项子任务: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课堂每一次朗读的指导指向不同的目标。初次,注重正确朗读和读出节奏。再次,在想象画面、音乐烘托、动作表演朗读等情境创设中进一步感知诗歌节奏和诗人情绪完成熟读成诵。2.随文识字后进行课堂“低、故、乡”的写字练习。认读、口头组词后在教材43页生字田字格进行描红、摹写,并选择两个常用词抄写在课本范字旁。3.朗读李白另外两首描写月亮的诗。《古朗月行》(出自一年级上册)《月下独酌》(新诗拓展)。
任务二:让我走近你
该项任务是跨学科学习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个环节:“纪录片里的你”“朗诵你的诗”“我讲你的故事”。《静夜思》里,我们读到一个深夜不成眠、明月寄乡思的李白;《古朗月行》里,我们读到一个富有想象、清新洒脱的李白;《夜宿山寺》里,我们读到一位可爱率真、浪漫童趣的李白……你,走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现在,也让我们走近你。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此处任务设计既注重趣味性,也关注开放性。
任务三:我眼中的月亮
此项任务是跨学科学习的延伸部分,是在学生已在古诗中感受月亮意象的基础上,结合其形象化思维特点,鼓励想象与创新,创作一首有关月亮的儿童诗。有兴趣的同学请家长记录下来,并用画笔为小诗配上你心中的月亮画。
跨学科任务设计中,多维链接综合实践课程、美术课程等,任务一关注本课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侧重于一年级的朗读与识字写字;任务二注重拓展延伸学习领域,为探究“走近李白”活动开启兴趣和方法之门;任务三以“走近李白”学习主题为引领,形成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初步探究的意识,并在观察与交流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作业评价与反馈上,侧重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
另外,此次跨学科学习活动目标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古诗积累、梳理与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文化自信。古诗积累既是本单元学习目标,也是语文学科素养目标的题中之义。此项跨学科活动设计关注了这个目标,同时以学生熟悉的李白的古诗设置了趣味朗诵展示和“走近李白”学习单,为形成对于中华优秀古诗文学习的探究能力做铺垫。
“走近李白”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启示我们,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保持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同时关注语文的真实性学习,在更生活、更开放的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