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担当新时代

字数:6886 2023-03-15 版名:奋进担当新时代


  李翔:用爱点燃每个孩子的热情
  她提出了“ECHO回声”教育主张。E:engage激发兴趣,C:com-mit专注投入,H:harvest收获成功,O:outshine超越自我。她认为教育是呼唤—回应—自觉—发展的过程,是唤醒灵魂,激发兴趣和探究热情,使个体内心苏醒自觉,从而专注投入、体验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感受希望,最终由内至外实现自我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始终贯穿于她的教育工作。她就是英语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培养对象,西安高新一中教学副校长李翔。
  学生这样评价李翔老师:“诙谐而不失庄重,温柔而不忘教谕。您让每一堂课都充实精彩,让每一个学生如沐春风。您是我心中师者的理想模样。”“您是高三生活中愉悦的春风,永远激情洋溢魅力四射,令每一节英语课都生动有趣。您是成熟的教育者,给了每一个学生翱翔蓝天的力量。”……
  李翔提倡深度学习和沉浸式阅读。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学习品质和创新思维,从2011年起,在全校推行英语原著阅读活动。主编出版《经典英语小说选读》《经典英语阅读选编》《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分级阅读》等书籍。这些书籍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思辨精神。同时,借助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将这一活动推广到榆林、咸阳、渭南、商洛等地,使更多学生受益,也带动更多教师专业成长。
  李翔带领团队开展“经典英语短篇小说分级阅读”“报刊阅读”等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借助校本阅读材料,甚至进行跨年级交流学习。举行设计英语报刊、英语小说阅读同课异构活动,建立教师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档案、学生阅读卡片、成长档案等,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资料,使英语小说阅读成为精品课、特色课。开设“中外饮食文化对比”“中外服饰文化发展研究”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和英语经典台词赏析、英语趣配音、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旋转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李翔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高新一中云校,帮扶内蒙、云南、西藏等地,参加陕西省“城乡教师共同体”项目,开展《提高县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帮扶榆林、延安、渭南、汉中等地。通过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指导培养多名教师成为省市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教学名师,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家省部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培养出一个个热爱生活、精神独立、灵魂丰盈、智慧卓越、体魄康健的学生是李翔最自豪的成就。她所带班级屡获西安市优秀班集体、多名学生获省市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称号。她带领团队在学科竞赛、实践创新和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她正以广博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发自内心的爱让每个孩子的灵魂舒展,让生命绽放!


  王昆:做“长大的儿童”与孩子共同成长
  时光荏苒,现任西安市第八保育院副院长的王昆老师在学前教育这片热土上已深耕28年,从一名懵懂的新手教师成长为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等,她不忘教育初心,坚持以爱育人,做陪伴幼儿成长的“长大的儿童”。
  精业,勾画儿童生长自然脉络
  从教二十余载,王昆老师时常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孩子喜欢的?什么样的课程是孩子需要的?什么样的老师是能陪伴孩子有质量生长的?在与孩子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她渐渐发现好的教育应当为幼儿的生长提供自然且有支持的环境,教育应从孩子的生活中来,向着孩子适应生活而去,课程也应随着幼儿发展与经验提升不断调整轨迹。王昆老师经常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在自然而然的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她也常常蹲下身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环境,了解需求。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孩子们乐问、乐学,保持学习兴趣;老师们深挖、深研,提升专业素养。
   兢业,探索深度学习教育契机
  王昆老师带领教师团队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在课程建设、幼小衔接、教学方法等方面精研深思,做幼儿成长的“支持者”,教师发展的“引领者”。
  “一个立场”,坚守儿童为本育人初心。王昆老师认为教育教学应坚持“儿童立场”,支持幼儿自主、自信、自立地深度学习。比如孩子们有一段时间对园内的井盖感兴趣,她就和孩子们共同开展“井盖大调查”活动,了解井盖的常见种类,畅想井盖下的世界等。从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出发,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开展学习。
  “一个体系”,支持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王昆老师坚持将入学准备贯穿于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全过程,从小班到大班,渗透于日常,着眼于未来。自幼儿入园开始关注孩子们在“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的发展与积淀,并通过生活畅想、环节体验、小幼互动、幼小联合、回访反馈等系列活动实现双向衔接,帮助千余名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一种模式”,探索艺术教学全新思路。王昆老师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音乐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听、说、唱、动,在生动的情境中渗透多领域的经验,在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与游戏中开展音乐活动。打磨形成优质示范观摩课,面向陕西省20多个地区、40多所幼儿园展示交流推广,受益教师多达四千余人,让更多幼儿受益。
   憬业,点燃星星之火以期燎原
  作为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中的一员,她积极投身幼教改革和实践,先后主持各级各类课题研究10项,发表科研论文、活动案例12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编、著专业书籍3本,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指导。多年来,王昆老师积极参与教育帮扶、城乡引领活动送教送培,足迹遍布陕西省多个地市、区县,受益教师万余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一份坚持是责任,一份浇灌是使命,一份热爱是初心。王昆表示,将继续秉守初心,努力做孩子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以新时代的担当与奉献为学前教育新的春天贡献力量!


  闫妍:在“体验教育”中拔节生长
  以生为本,构建“体验教育”思想。闫妍老师认为教育不在于哲学上的穷究,而在于生命中的体验。她积极实践体验教育,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创设“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让教育回归生活,鼓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自然绽放。她以情动人、以事说理,以体验为钥匙,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心灵的引领者,麦田的守望者。她爱生如子,严慈相济,誓做“照亮学生灵魂的点灯人”,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中小学思政课大练兵学科德育骨干、陕西省“我身边的好老师”、铜川市劳动模范。
  立足课堂,凝练“体验语文”教学主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闫妍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生活内涵,科学构架文本与生活的桥梁,逐渐形成了“本真自然”的教学风格,在实践反思、验证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体验语文”的教学主张。她创新体验式学习实施策略,优化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智慧校园环境下跨学科融合的体验式学习路径。学生非常喜爱《坐看青竹变琼枝》《一叶知秋》《〈海底两万里〉历险记》《水果变形记》等综合实践课,她在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链中悄悄点燃学生年轻血脉里的文化基因,逐渐唤醒岁月记忆中的春风秋雨,激荡起眼底心头的诗情画意,学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她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铜川市名教师等称号。
  潜心治学,创新“多元体验”教学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方法的摇篮,她悉心解读教育思想,潜心构建教研理论,务实确立教学理念,并以实践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见解与启发,让校本研修闪耀出思想理论的光辉。她撰写的32篇教研论文、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陕西教育》《教师报》等报刊,并参与编写《阅读教学教什么》《初中语文同课异构》《名师语文课》《九年级同步作文》《语文教学习细作60问》等7部教学专著。她带领的语文教研组,获评“陕西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称号,她被评为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
  组建团队,发挥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闫妍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陕西省乡村青年教师名师带教”送教下乡活动,带着名师专家和优质资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师德宣讲、课堂问诊、集中培训、名师示范、同课异构、案例评比、职业规划,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逐步成为促进地区课程建设的优秀团队。工作室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加快课程资源和案例资源建设,充实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传播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全力引领常态化培训格局,制度保障示范典型基本形成,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从教27年,闫妍老师乐学善教承为学之心,言传身教传为事之道,立德树人修为人之德,引领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守浩然之气,循时代风尚,立大美之德,努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杜海洋:共情、育心、塑境
  对于杜海洋老师来说,自己的教育思想可以浓缩为三个词:共情、育心、塑境。
  共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背景,而人们常常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学生,将主观意识、个人经验硬生生地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到困扰。因此,杜海洋老师认为,作为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思想状态、兴趣爱好,进入学生的情境,感受学生的情绪,换位思考。
  育心。教育应是一种悄然遮蔽教育意图和目的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受教育者发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所以杜海洋老师认为,教育者要将教育意图承载于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三观。
  塑境。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微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杜海洋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常常需要借助于学生和同伴的力量。
  他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提炼为四个关键词:建构体系,拓展视野,明晰思路,生成课堂。
  他说,工作中常常遇到一种情况,学生上课会下课不会,平时知道考试时就忘了。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知识在这些学生头脑中是一种零散的存在,没有形成结构化、体系化。作为教师就需要博览群书,深入钻研,理解学生,理解教材,理解教学,理解技术,以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杜海洋认为,教师的视野影响着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如加德纳所说,任何一个重要的、复杂的概念都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和表达。郑毓信提出,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多元表征,并根据需要与情景在表征的不同成分之间做出灵活的转换,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维审视、多元表征。
  在教学方面,杜海洋老师也形成了“教法灵活多样,引导多维多元,讲解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教学效果突出,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提升先进个人”。在学生教育方面,他关爱学生,善于沟通,注重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效果显著,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在示范引领方面,撰写的三十多篇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中学数学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次担任省市级赛教评委、教师培训团队主讲教师及模考命题专家,上百次通过上示范课、听评课、作报告等形式助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张静:尊重儿童视角的生本课堂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是张静一直在思考研究的问题。
  自从1994年站上讲台,张静就一直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手段与途径,秉承“少教多学”的理念,她提出了以“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学形态。许多学生爱上张静老师的数学课,就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理解。在张静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地想,大胆地说,有问题就举手,打断老师上课也没有关系;也因为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学生明白了“数学原来是讲道理的”“道理原来是可以画出来的”“数学公式原来是可以通过动手推导出来的”……关注儿童的内心,尊重儿童的视角,着眼儿童的发展,这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从2014年起,张静带领自己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团队,先后开展了四个省级课题“进阶式”的研究,从“少教多学”到“生本课堂”,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收集、分析、研究相关案例,梳理总结出了“QTS”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巧妙地设置合适的问题(RightQuestion)创设一段探究的时间(InquiringTime),把思考和表达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IndividualsShow),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不仅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敬重,张静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陕西省特级教师,2020年获得了省级教学名师称号,2022年,又被确定为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
  这些称号,是荣誉,更是责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儿童视角,如何用“QTS”教学模式去设计生本课堂?如何把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广,惠及更多的师生?仅仅靠做几次讲座、上几次示范课、发表几篇文章难以做到。而且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的理念也不仅仅是要落实在一节节公开课上,而应该是贯穿在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之中,这样的理念如何落地呢?
  张静带领自己的团队展开研究,提出了上“祼课”的思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更注重的是对“教”的设计,备课时改环节、改情境、改例题、参考名家示例、制作课件、多轮试讲……耗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和教学内容的较劲上,那么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关注“学”呢?
  能不能上一节“裸课”?也就是不改变教材的内容、环节,完全按教材的编排上课;不重新做课件,只用课本提供的配套课件;不试讲,呈现课堂最本真的状态。老师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学生,从儿童的视角去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舍得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总结,让学习真正发生。为此,张静带领自己的团队,现在已经录制了232节“祼课”公开发布,全国各地有50多万人在线观看、学习。这样的“裸课”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生本”的示范教学,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复习、补课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地区的课程改革。
  学习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成为思想有深度,情怀有高度,成果有厚度,影响有广度的新时代“大先生”,是张静新的追求和目标。


   李婷:让每朵生命之花都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她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她认为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形成养成和习得的重要阶段。她的教学主张是让学生通过有质量的音乐学习,获得感受、享受美好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让每朵生命之花都能在阳光下灿烂绽放。从教以来,她爱生敬业,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从不因自己的学科是薄弱学科而怠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设计,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重视每一次学生的艺术训练、比赛、演出等活动。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以乐教和,寓教于乐”的“乐学音乐”教学特色风格。她就是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婷。
  李婷凭着善于学习反思的习惯,拿到各级教师教学评优大赛一等奖大满贯。她执教的示范课,同时作为一等奖的省教科研成果,在全国出版发行。她注重对自己理论素养能力的提升,她认为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做学者型的教育者。因此她常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休息时间自费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充电,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现象,近年来,她主持或参与研究并已结题的有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5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参与编著的2部书籍已出版发行,8篇论文在报刊上发表。
  “独行速,众行远”,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婷通过城乡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积极尽职地履行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和学科引领的作用。多次赴其他省市县承担公开观摩示范课、专题讲座,受益教师众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她经常带领成员积极参加示范观摩和学术讲座交流等活动,培养了数名教坛新秀教师和近10名省市三级骨干体系人才,孵化出数位名师“+”研修体领航名师、开发区兼职教研员,为本学科的持续性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勤于动脑,乐于创新是李婷的一大优点。她主持的课题组研究成果在4个区12所学校进行了实践应用,设计和录制的3套共20节精品课,在6个区县作为小学音乐精品课推广,有力地推进了音乐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善了师生多声部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弥补了音乐课标、音乐教材对多声部教学的空白点,不仅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过程带来启示,而且对探索在不同年级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声部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总结形成了初步的渐进式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受到许多研修共同体、工作室、教研组老师们的高度肯定和赞誉,成为音乐老师们收藏的日常必备教学宝典之一。
  2021年3月李婷创新音乐教研模式“乐学音乐—云教研”开设基于柯达伊理念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营之“唱练班”,唱练班分组进行,共进行十期内容。音乐网络教学教研新模式的探究、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思维的生成为教师们教研能力的提升策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练好手中的技、张好胸间的度、想好心中的梦、走好脚下的路,她就是这样和学生、同仁们一起在阳光下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
 (本期2版、3版文稿由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提供,聂蕾、胡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