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家展风采
字数:7004
2023-03-15
版名:名师名家展风采
编者按
近期,教育部启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营造“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有力支撑新时代教育更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此次共有12位名师名校长进入培养序列,他们是陕西教育改革发展和省级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2位名师名校长,紧跟他们推动教育改革和引领教师队伍发展的步伐,为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唱响奋进之歌!
庄孝成: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陕西省榆林市高新第四小学校长庄孝成提出了“儿童友好教育”办学思想。
“儿童友好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儿童友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发展、养正。以“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儿童参与”为宗旨,站在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中心、用儿童视角观察、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去保护、引领、促进儿童的幸福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全体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以友好的方式互动交往,引导每名学生与自我友好、与自然友好,和谐共生,平等相处,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儿童友好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教育公平理论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关于加强儿童权利与保护、保障儿童发展权、儿童优先发展的原则为理论依据;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综合改革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政策依据。
“儿童友好教育”理念的实践体系是怎样的?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的有效路径,构建起了“儿童友好教育”理念下学校“友好管理、友好课程、友好课堂、友好作业、友好教师、友好学子、友好评价、友好班级、友好家庭、友好校园”十大育人实践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全面把好育人质量关,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做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实践回答。
在“儿童友好教育”办学思想引领下,榆林市高新第四小学办学育人成效显著。
打造起了“五高五雅”的骨干教师团队。学校创办八年时间,培养陕西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教学能手13人,榆林市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学能手17人,高新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1人,校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8名,目前学校区级以上骨干体系占比达到60.2%,打造起一支年轻化、骨干化、高学历、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构建起了一流的课堂改革文化。庄孝成先后代表学校在教育部校长“人人通”培训、第三届全国微课与翻转课堂创新发展大会、全国“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会、当代名师大讲堂等全国大会上作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介绍,辐射带动陕西省城乡8所学校结对发展、共同进步。
促进了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学校“儿童友好教育”办学理念在“一周一名校”先进办学文化大展示和《教育家》杂志社举办的“五育并举、融合发展”论坛上作公开交流。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在国家、省、市机器人、艺术展演、书画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荣获各级奖励。
实现了从新建到优质的跨越发展。建校八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全国小学生数字化学习示范学校,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校本研修优秀团队、骨干教师培养示范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所优质示范学校。
李娟:育心树人星火相传
从事学前教育31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幼儿园园长李娟以初心不改的教育热爱,以至真至纯的人文情怀,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从一名一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育工作者。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华文明融入教育根基,李娟逐步形成了“育心树人、星火相传”的教育理念。以爱育爱,以德育德,基于对儿童的关注与理解、对地域文化及幼儿园形态的考量,围绕“健康有爱会玩好学”的育人目标,创设属于儿童的乐游园。探索开展全纳融合教育,先后接纳11名特殊儿童融入幼儿园,为特殊儿童的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争取黄金时间与有效支持,传递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自2002年起,在高校专家指导下,李娟和团队开展混龄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全省率先尝试混龄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率先形成资源整合、关注个体、全人发展的“MIX”混龄活动方案。
以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聚焦儿童发展整体性与连续性,以儿童入学适应为突破口,2010年起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进行行动研究,连续追踪5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及本园1845名毕业儿童入学准备和健康发展现状,与西安市5所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幼小联合教研,建立“家园校”衔接模式。构建生活能力、社会适应、体育锻炼、学习习惯四维度幼小衔接“桥梁”课程,双学段动态调整,有效减缓入学坡度。
李娟带领团队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以新时代国家政策和学前教育指导文件为引领,坚持“健康为基科学保教”,家园社协同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打破年龄、学科、时空局限,基于儿童兴趣和真实生活经验,构筑了专家与儿童对话的“儿童大学”,形成《儿童健康100问》,突破“围墙”的教育,实现课程的延伸。
李娟团队将STEM教育与博物馆、艺术馆理念相融合,原创陕西省第一家建在幼儿园里的小工具博物馆与材料创意馆,使科学与艺术融入儿童生活,启迪创意思维与科学素养,满足发展与需要的共享空间。
从经验走向科学,结合教学实践,李娟持续开展教育研究二十余年。其中,《支持儿童全人发展的生活化、游戏化、个性化的混龄教育》和《医教结合,支持儿童全人发展的幼儿园“MEI”教育模式——20年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实践与创新》《以儿童立场为核心的幼小衔接“桥梁”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荣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相关研究成果被陕西省教育厅采纳推广,在全省教育大会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交流。
在课题研究成果运用的推动下,创建“幼儿成长中心”“家长协同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三个中心,将身心健康、品德启蒙和社会适应全要素,贯通儿童入园准备至入学适应的全时程,融合特殊儿童教育,努力构建起家园社协同背景下的幼儿园保教新模式。
征途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时代学前教育开启了改革与创新的新征程。李娟将继续怀揣师之热忱,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笃行而不怠,以赤诚之心、昂扬之姿、奋进之势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
冯军: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
从一名化学教师到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二十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冯军在不懈地探索、总结、反思、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冯军要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充分而适切的发展,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为学生”就是坚持学生立场,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成就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兼顾全体与个体、统一与多样、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奠基”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多年来,冯军积极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管理岗位上,始终秉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的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不断沉淀和凝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爱国”“模范”优良传统,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都能够成人、成才、成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冯军注重学生培养方式的多样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环境、路径,使教育过程具有多途径、多样性和演化性特征。通过推动小班额教学,建立导师培养制,实现因材施教;通过英语浸入式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创办国际部,引入国际本科预科和剑桥高中序列课程,开拓学生国际视野;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和空间,并使学校发展为西安市首批智慧校园;通过积极打造特色化社团,发掘学生潜质,发扬学生个性特长,探索出“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灵魂,综合能力为核心,人文素养为基础,身心健康为保障”的育人路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冯军积极推动陕西师大附中勇担社会责任,与雁塔区等地方政府合作举办雁塔区第二中学等六所公办学校,委派教师赴西藏、云南、贵州等地支教,结对帮扶陕西延川县中学、陕西柞水中学等县域高中,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县域高中振兴贡献附中力量!
冯军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广泛认可,他成长为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市基础教育突出贡献校长;西安市“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主持人……
刘雪松:平和过日子喜悦办教育
从卓有成效的“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主张,到初步形成“平和喜悦”的办学理念,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验证、探索和创新,最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刘雪松结合地域人文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悦”教育思想。
“和·悦”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平和喜悦中成长。学校注重生态立校,自然育人,让学校成为春天的花园,秋天的果园,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与环境融为一体,平和喜悦根植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的心田,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在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里,让孩子们在四季的更替、草木的枯荣里,了知自然的规律、平衡的法则;在对一株小草、一颗果实、一只蜗牛的呵护与照顾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珍惜与关怀,共同见证和体验生命的成长;让孩子们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接纳自我。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百树争荣、和谐共处、美美与共的局面,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和·悦”教育思想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九年一贯”的优势,引领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组织的变革,优化了“矩阵式—扁平化”管理体制,决策和管理重心下移,让最熟悉教育教学的一线老师去作决策;让课程成为融合的载体,构建了“九年一贯育人模型”,形成了以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为三大支柱,满足全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熠课程”体系;推动了课堂改革,完善了“从教走向学135模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学生发展评价改革,研发“和·悦”少年评价体系,持续推动家校共育,积极培育家校共同体。
刘雪松勤于学习、实践、反思,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他先后被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市教育局、乾县教体局、神木市教体局聘为授课专家,承担了“陕西省初中骨干校长培训”“渭南市农村骨干校长培训”“咸阳市骨干校长培训”讲座工作;担任了陕西省第4批名师培养对象实践导师,承担了陕西省第3、6批学科带头人实践导师工作。此外,借助“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神木十一中结对帮扶了榆林市横山区第三中学。
筑梦圆梦,生逢其时。刘雪松希望借助教育部新时代名校长培养对象的机会,与教育名家为伍,不断学习充电,铭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又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立足岗位实际,落实“双减”,“五育”并举,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基,当好新时代校长的排头兵、领头雁。
郗莉:不忘初心谋发展心怀理想勇前行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校长郗莉始终以做“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为己任,怀家长之心为师,秉工匠之心执教。她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恪尽职守,育人教书,勤于钻研,善于反思,勇于创新,努力在职业道德、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生习惯养成等方面为其他教师做出表率。
立足课堂,形成教育主张。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是郗莉一直秉承和追求的教育主张。她积极探索实践“适性教育”,形成四项研究成果:一是构建了基于理想学校建设的适性课程;二是构建适性理念下的假期特色课程;三是形成各学科教学思路及实施策略;四是构建以“炼课”为抓手的教师专业提升工程。适性课程、微笑课堂的推广得到同行的高度肯定,并被多家教育报刊和电视台跟踪报道。
勇于担当,辐射带动周边。郗莉校长工作室组建于2015年,工作室始终以“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发展宗旨,秉承“成智慧之师、育智慧之生、办智慧之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向“做有思想的专家型校长”不断发展。工作室围绕“做什么、怎样做、做的效果”三大问题来提升每一位校长的学习力、研究力、领导力。以“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构建、品质课堂、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有效评价”为工作内容,通过“问题诊断、专家引领、主题研讨、实践提升”行动路径,锻造有使命、求真实、善学习、有温度的专家型校长。近五年,承担全国、省市区培训达230余次,培训教师8万余人,开通博客及微信平台,共发表博文540篇,博客访问量19余万人次。
反思合作,形成研修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反思是郗莉的工作常态,合作是她的工作方式,促进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断上新台阶是她的最大追求。她主持研究的《适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课题荣获陕西省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一、二等奖,第一届陕西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等6项,主持市级课题《生本课堂的引进与应用研究》等5项,主持区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改革》等10项。郗莉校长曾赴甘肃临夏州、河南灵宝市、山东青岛市、江苏镇江市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宝鸡市、杨凌区、华阴市等地作专题报告,平均每年送教送培20余场。
从教29年,风雨沧桑,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一往情深。成长为“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未来三年,她将根据培养计划,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努力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创新教育理念、扎根教育实践、勇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家型校长。
李媛:科教融汇 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和起始的环节,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奠基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和影响,真正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通过多年的思考和提炼,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李媛逐步形成了“在中央、在远方、在一起”的教育思想。
在中央。李媛认为,国家的安全与富强、人类的进步与传承,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儿童的健康与发展,无不与教育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教育人,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政治站位,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针,才能利于千万家庭的未来,利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在远方。热爱教育让李媛在教育工作中能低下身子为孩子的健康、未来负责,为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赋能,为幼儿园的发展勇敢破冰;懂得教育让她在工作中学会遵循教育规律,在不懈成长和更新自己的过程中,帮助和成就他人他物;终身从事教育让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志向,有事业心和教育情结,懂得“教育是一个慢功夫”,孩子成长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教育的目标在远方的路上。
在一起。一个好的管理者既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身体力行,又需要有团队的力量去共同开创改革发展、教育创新,践行实践智慧。在一起让她努力成为一个好园长,打造一个好团队,共建一方好民风,共赏一片好风景。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李媛在园所发展、教科研建设、教师培养、帮扶带动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探索“三性”视域下幼儿园“四真”教育策略,打造“六结合”互动环境。在为儿童创设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李媛秉承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尊重儿童天性,释放儿童心性,培养儿童个性,倡导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的综合育人思想,践行“真生活、真情境、真实践、真体验”儿童发展“四真”教育策略,把教育环境看作课程本身,从课程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环境或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文化和实践环境相结合的“六结合”模式,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在园区20多个区域打造富有特色的互动游戏环境,通过建立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物的互动、物与物的互动,实现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
创设幼儿园“7+3+N”自制玩教具研发模式,推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发展。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的综合育人思想,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五大领域教育、七门学科、11个子领域,研发出《自制玩教具“7+3+N研发模式》网络图,指导教师科学设计并投放玩教具,解决了教师研发自制玩教具过程中无体系、碎片化问题。多年来,累计自制玩教具350余件,为支持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充分的空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利用高校资源,探索产教研的教学改革新举措,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特色的本科院校。李媛致力于名师工作室园长和教师共同成长理论+实践相融合的专家团队建设,依托“李媛名师工作室”等多个辐射带动站点,积极承担专题培训,建设多种线上引领平台,共计辐射引领全省30所幼儿园共同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为实现科教融汇走出一条教学改革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