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种意识深化学科教学 高质量落实二十大精神

□秦超

字数:1680 2023-03-12 版名:理论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这是迈向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盛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谈到关于教育的论述,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者认为,要始终坚持树立好四种意识。
   研读国家教育政策文件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国家教育大政方针高度体现着国家意志,指引着未来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读国家关于教育的正式文件、征求意见稿、教育实施意见及教育管理办法。例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段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规范校外培训,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可见,未来学科教育的方式就是以作业优化为契机,打破传统的机械化教育方式,采取更加灵活、更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在“减”的同时,还要巧妙地“加”,即增加作业的类型和创意,提升作业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本领,这也是二十大报告提到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把握学科前沿视点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未来教育的方向,这也为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视角,牢牢把握住学科前沿视点,明确学科教育的核心要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例如,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从最初的“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当前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都集中展现了国家在学科教育层面侧重点的转变,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制定就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参照,以地理课堂为载体,将最能体现初中地理学科性质,最能训练学生地理学科思维,最能促进学生形成多种生活技能的地理知识有效整合,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生根。
  优化学科教学设计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科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书育人使命,站在学科的角度设计教学,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育人元素,提升学科育人价值,是学科教师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就初中地理教学而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素材较多,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多角度整合资源,提升地理学科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开发学科特色实践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尤其强调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精神教育,这就要求学科教师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在学科实践中践行精神教育。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后,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提出背景及重要性,组织学生开展“家乡的土地利用调查”研学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评测、访谈当地农民等方式,加深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的理解,增强对“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但耕地面临的压力较大”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认识。学生在此次研学实践中,不仅能够了解农业生产知识,增长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还能够学会与他人分享劳动经验、劳动成果,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是高素质社会公民的体现,也进一步体现了初中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值得地理教师不断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