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 大力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字数:6802 2023-03-08 版名:视点
  □王彬武 张科浦 贺燕丽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构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会发展”的乡村教师发展新格局。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础教育教职工数为57.0万人,其中乡村教职工31.4万人(含镇区24.5万、乡村6.9万),占比55.1%;专任教师数为44.9万人,其中乡村专任教师25.6万人(含镇区20.2万、乡村5.4万),占比57.0%,乡村教师撑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
  为全面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至12月,陕西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内容包括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落实、乡村教师配备与补充、生师比、师德师风建设、荣誉制度、生活补助落实、生活条件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涉及全省镇区、乡村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点教师。调研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访谈等。发放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园长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40736份、1501份和8739份。回收西安、渭南等9市教育局有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结。
   二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作为建国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份专门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颁布以来,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入数量和质量建设并重时期,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保障
  2015年后,陕西省相继印发了《陕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陕政办发〔2015〕109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5号)、《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陕教〔2022〕15号)等政策文件,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提出多种措施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出台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
  经过多年建设,大多数市县落实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将实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纳入地方政府支持考核指标体系。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机制逐步健全,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乡村教师职业情怀不断增进
  陕西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准则,切实抓好师德顶层设计,强化教育为先、依法治教、失德必查、违纪受处、惩处务严的师德建设推动路径,不断完善师德制度规范,深入师德宣传教育,加大师德奖惩力度。全省深入开展“一法一规范”学习教育活动,培树优秀模范,加强违规治理,加强考核管理,推行“一票否决”。遴选出高陵区、耀州区、麟游县、韩城市、泾阳县等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区县,探索县域内将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贯穿于教师教学常态之中的有效路径。
  各市县全面落实、创新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西安市开展“为党育人向党汇报”全市教师演讲比赛、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渭南市把师德培训作为全市校园长、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全员培训提升的第一课;合阳县探索形成合阳师德师风“三三六培训模式”。
  长期的师德师风建设使得陕西省乡村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2.6%的乡村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一个能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职业,92.0%的乡村教师表示“会更努力地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教育服务”。
  (三)统筹优化队伍配置补充,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持续改善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多种途径充实乡村教师数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创新编制管理,向乡村倾斜。商洛市充分考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等教育教学实际,按不超过基本编制的20%控制中小学教师附加编制。渭南市按照基本编制的4.5%核定附加编制。二是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政府购买服务等主要渠道补充乡村教师。西安市近3年补充乡村教师5052名,其中:公开招聘2609名、特岗教师招聘457名、接收公费师范生10名、政府购买服务1796名、优化调配180名。商洛市从2020年起加大体音美、心理健康、科学等教师的补充力度,着力缓解乡村学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三是推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通过交流轮岗、支教、走教不断盘活乡村教师师资。2022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15946人,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师9859人,其中名师、高级教师等5428人次,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4%。杨陵区成立体音美教学中心,将全区体音美教师集中管理,采用走教、支教等方式,打通使用,资源共享,有力促进了乡村体音美学科教学工作。2021年开始,陕西省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推出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优师计划”),在人才培养中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培养优秀教师服务乡村,从源头上改善乡村教师结构。
  经过不断优化配置,陕西省乡村教师的数量得到有效补充,乡村学校师生比基本合理。2021年全省乡村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镇区为12.1∶1,乡村为15.5∶1;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镇区为12.5∶1,乡村为10.8∶1;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镇区为126.3∶1,乡村为9.7∶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7%的乡村中小学校长认为学校现有的教师(含走教支教、购买服务等)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开满课程、开足课时的教育教学需要。
  表1 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校师生比(教职工∶学生)统计表

  (四)积极强化多种激励措施,乡村教师队伍活力日益彰显
  一是建立教师工资联动晋升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2020年底全省107个县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根据中小学教师问卷调研情况,73.3%的乡村教师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89.7%的乡村学校“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做到了向一线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

  二是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2015年起,陕西省对4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的乡村教师开始发放生活补助。2021年,实现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区域全覆盖。2022年,全省共统筹下达3.1亿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惠及
  乡村教师7.2万人。商南县提高乡村教师补贴,按所在地域艰苦边远程度划分为四类发放补助。汉阴县实行“两项津贴”(乡镇干部工作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按照“待遇向基层倾斜,高待遇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的原则,将全县学校分为三类十档,按100元至1500元定岗按月考核发放教师生活补助,并叠加执行乡镇干部工作津贴,两项补贴叠加月增资最多可达3000元。
  三是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各地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铜川市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租赁型保障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有效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师住房问题。
  四是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稳定乡村优秀教师队伍。各地严格落实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政策。2018年,全省将乡村学校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了5—10个百分点。西安市对蓝田、周至两县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实行单独评审。2023年,陕西省继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出台《陕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办法(试行)》,对长期在乡村基层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办法考核认定乡村高级职称,进一步激发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稳定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五是建立荣誉发展制度,提升乡村教师成就感。陕西省积极开展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模范教师等评选,严格落实“两年一表彰”,向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延安市设立优秀乡村教师奖励基金。汉阴县将教师获得的荣誉按照等级认定相应时长工龄,激活教师队伍。
  各项激励政策的落地,使得更多教师愿意留在乡村。据渭南市统计,近年来乡村教师总体留任率呈逐步提升,流失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2 渭南市近五年乡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失、留任统计表(单位:人)

  (五)着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一是注重乡村教师培训,逐步建立“国—省—市—县—校”的五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培计划”。近10年,陕西省国培参训教师超过90万人次,相当于十年间对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两轮次全员培训。国培经费的94%用于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在“国培计划”的带动和引领下,逐步建立健全“国—省—市—县—校”的五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形成“国抓示范、省抓骨干、市抓重点、县管全员、校管校本”的发展格局,为全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调查显示,96.8%的中小学校积极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93.3%的学校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确保年度培训支出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
  二是强化骨干引领,开展“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和“三级两类”骨干校园长体系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培养省级教学能手8526人、学科带头人1646人、教学名师374人;省级骨干教师1.26万人次,市级骨干教师2.36万人次,县级骨干教师5.36万人次。在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遴选中向乡村一线倾斜,规定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核心成员中乡村教师占一定比例。2022年陕西省启动遴选和培养省、市、县(区)级优秀校园长和领航校园长“三级两类”骨干校园长体系建设培养工作,着力提升乡村校长办学治校水平。
  三是创新城乡合作交流,探索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联盟、城乡学习共同体、结对帮扶等合作交流形式。开展省市级“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以“名师引领行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开展城乡学校、教师定向帮扶和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近3万人,年投入经费近1300万元。咸阳市532所学校开展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榆林市利用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建设“三个课堂”,大力开展城乡学校网络结对帮扶工作。安康市2021年遴选170名个人和团队、2022年组建24个骨干团队定点帮扶乡村学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持续加大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力度。商洛市推行联片教研、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教研员质量责任区制度、名师帮扶责任区制度。宝鸡市建设“宝鸡市城乡教育联盟”,推进县区、学校全要素全过程合作,全市组建跨市区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校、县区间和县区内联盟校274个,助力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发展。各学校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帮扶活动中,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为乡村学校提供了发展支持。调查显示,61.3%的乡村学校作为被帮扶学校,得到优质学校的帮扶;11.3%的乡村学校作为优质学校,帮扶其他学校。
  四是加强区县教师能力建设,提升乡村教师发展水平。2015—2020年,全省遴选出的77个项目区县培训乡村教师超过25万人次,投入专项经费超过3个亿。同时,对区县教师进校、教研室、电教馆进行整合,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兼职队伍建设,储备县级培训团队超过4000人,旬阳县、西乡县、韩城市、麟游县、留坝县、佛坪县等项目区县均探索出卓有特色的区县培训模式,有力推动地方教师培训。
  三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区县、学段之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不均衡。
  区县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程度有差距、不均衡。具体表现在区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落实程度不同,不同学段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不均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比例为6.28%,而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为35.33%。

  第二,乡村教师队伍编制不合理,总量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
  城乡统一编制,单纯按师生比核定乡村教师编制的做法不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目前乡村学校存在非教学人员挤占教师编制,乡村教师兼管理工作较多,工作负担较重,总量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问题。以中小学校长调查结果为例,15.3%的学校存在非教学人员占用教师编制问题。编制挤占与不足导致乡村“两类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教师兼职情况非常突出。参加调研的59.3%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兼职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多数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数量较为充足,而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和初中物理化学教师短缺。以调研结果为例,68.0%的乡村中小学校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29.0%的乡村中小学教师任教主要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
  第三,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流动性较大。
  根据调查,52.3%的乡村中小学校存在骨干教师流失问题。造成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依次是乡村教师发展机会少、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乡村教师工作量大、乡村教师待遇低、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低等。解决婚恋、子女教育问题、方便照顾家庭成为年轻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此外,近年来随着“县管校聘”工作的逐步开展,城乡教师流动比较频繁,部分地区存在乡村教师无序流动的问题。

  第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完善,培训机会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
  一是乡村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五级体系协同机制不到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支持机制亟须完善。二是市县教师发展能力较为薄弱。通过近些年建设,虽然有变化,但是发展持续性不足。走访中,教师反映“教研员不了解基层实际,自己也上不了课,如何引领指导一线教师?”。三是学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力不足。调研中,仅有64.6%的乡村校长认为同意或非常同意“学校培训经费能满足教师培训需要”。四是乡村教师培训精准化程度亟待提高。调研中,31.0%的乡村中小学校长未参加过任职资格培训,11.2%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未参加正式的入职培训。乡村校长认为“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学校实际”是目前校长培训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五是品牌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提炼、宣传不够。“三级三类”基础教育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等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结提炼。

  第五,基层教育治理水平不高,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
  基层在乡村学校布局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谋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系统、全面、科学、有效的治理。调研中,72.0%的乡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检查评比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第一,进一步夯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体责任,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基层政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从源头上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切实减轻乡村教师负担,确保乡村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第二,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统筹考虑高中和幼儿园乡村教师。各级公共财政要重点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机制,将“扩大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培训培养及骨干教师遴选等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等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关注乡村教师生活现状,建设并使用好乡村教师周转房。乡村教师政策要逐步覆盖到乡村高中、幼儿园教师。
  第三,科学核定乡村教师编制,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增加乡村幼儿园教师编制。对规模较小的村小、教学点,按师生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教师编制。合理设置非教学岗位编制。设置一定比例的附加编制。对编制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动态调整。鼓励支持农村出身的教师回到原籍任教,保持乡村教师队伍基本稳定。合理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向乡村倾斜,落实“两教一保”。
  第四,深入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实施“县管校聘”,通过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实施紧缺学科教师走教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乡村学校所需的生活后勤人员配置问题。
  第五,实施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支持体系。坚持“以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方略,继续开展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和名校长名园长建设。聚焦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发乡村教育资源,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推动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室整合,建立专兼职学科教研培训队伍,推进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发挥好服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功能。
  第六,改革师范生培养,提高“优师计划”培养质量。师范院校要改革师范生培养,对目前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回应;加大学前教育、全科型的小学教师培养力度,定向培养乡村学校音体美等薄弱紧缺学科教师,强化师范生乡村情怀培养。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交流。大力宣传基层教师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形象。提炼总结陕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开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宣传和交流。
  本文系陕西省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陕西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成效及改进研究(SJS2022YB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王彬武、张科浦系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贺燕丽系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