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疫情时代学生教育的思考

□樊亦涵 李逸琦 裘 洵

字数:1498 2023-03-08 版名:声音
  疫情三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符合国情、符合时代的选择。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的大学生寒假“返家乡”关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民生百态调研实践小队,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走访调查、问卷收发和数据收集等多种形式,针对中国后疫情时代所催生的社会现象及百姓所关心的生活问题进行调研。
  在实践和访谈的过程中,部分受访者从学生的角度表达出疫情下学习的重重困难,诸如线上授课效果差、考试无法正常进行等,也有些民众以家长的角度反应了疫情下暴露的一些问题,如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孩子身体素质下降以及孩子的心理问题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仅是对全体国民个人素质的保证,也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改善后疫情时代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针对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成长和后疫情时代家长的担忧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审视与思考。
  从个体发展角度,学生需要全方面发展以应对后疫情时代。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每日运动时长不足30分钟。实践和访谈过程中也有家长表示,孩子的身体素质较疫情之前明显下降。除此之外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三年的疫情居家与长期的学业压力,使得学生们或多或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出现抑郁情绪、社交能力降低、封闭心理加重等,这些情绪需要正确且专业的疏导。
  从成长环境来说,家长与学校应加强交流协作。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并未与学校、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家长们常常因不了解孩子的情况,而陷入过分焦虑和担忧的情绪中。并且,现有的交流手段(如电话、短信、QQ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庞杂、准确性低、交流时间成本大等缺点。研究发现,有效的家校合作可以提升学生学业成就,促进学生情绪和行为发展,提高家长自身对教育的信心,改善家师关系和学校氛围,对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有积极影响。故而,家庭与学校应增强交流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环境方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对病毒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消除恐慌,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调研组走访调研并与民众交流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新冠病毒依然存在误解,没有科学的认知。加大病毒防治知识普及和科普宣传能够澄清不实信息,消除负面舆情影响,引导民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舆论环境。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生活实际,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多方面培养学生个人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增加孩子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孩子放学后适当留校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加体育课运动的种类,培养孩子手脑配合、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综合素质;每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的情绪。
  2.增进家校沟通,使得孩子的情况可以更全面地被了解,家长和学校及时作应对。例如,政府联合办公软件开发团队,牵头开发家校交流应用软件,实时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在校医处就诊、是否请假休息等)、身体素质(如平时锻炼的记录、身体指标等)、心理状态(如是否有不良情绪等);通过线上会议、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减少家长的参与成本,以此可以依据需要更及时、更频繁地组织家长会等交流;分情况分批次进行家长会,使学校、老师能直接、有效地与相应家长沟通,家长能及时获取孩子的相关信息。
  3.加大病毒防治知识普及和科普宣传,消除因消息茧房带来的不必要恐慌,引导民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例如,通过日常更新公众号、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传播防疫知识,用诙谐幽默的口吻,通俗易懂的话语,做到老少皆宜;编写防疫安全小册,使科学的信息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