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教师参与网络点赞转发工作,您怎么看?
字数:2431
2023-03-08
版名:声音
在民进中央近日举行的媒体座谈暨两会新闻通气会上,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姜其和表示,今年,持续聚焦教师减负问题,民进中央将提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2月26日《华商报》)
减少参与“点赞”让教师安心三尺讲台 □戴先任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建议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不仅是要求“点赞、转发”,增加教师负担的,更多是“疲于迎检查、填表格等”。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导致教师群体负担重,这样的问题早已有之,甚至已经是“教育痼疾”。教师负担重与否,与职业幸福感正相关,教师负担重,会大大消减职业幸福感,进而影响工作热情,影响教育质量。所以,教师群体负担重,兹事体大,不仅事关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关系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些问题一直在加重教师负担,比如一些上级部门、学校大搞形式主义,让教师迎检查、填表格等,对教师设置一些奇葩考核,增加教师负担,让教师不能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负担重也不仅是外部的压力所致,如部分教师追名逐利,搞培训、做项目,等等,“不务正业”却赚得盆满钵满,这也会导致其他教师负担加重,产生职业倦怠,两者对真正的教学工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群体负担重,与教育评价、教师考核存在弊端也有很大关系。
要给教师群体减负、减压,就要有的放矢。对此,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要能改进教育评价,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让教师拥有更多教学自主权,让教师能够摆脱与本职工作无关事情的干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提高教师整体薪资待遇,要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
通过多措并举,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除教育痼疾,为教师合理减负。这样才能让教育事业“轻装上阵”,让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享受到更多的职业尊荣。
另外,对于教师工作累待遇低等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现象更为广泛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之中。要改进教育评价,革除教育痼疾,提高整体教师队伍待遇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群体待遇低工作累等窘境。
给教师减负,“净化”三尺讲台,让教师群体从不当“重压”中“站起来”,才能让他们更好为教育“负重”,让他们安心于三尺讲台。
别让“点赞转发”成为“双减”路上的绊脚石 □王志顺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公众号、网络平台、政务APP以及投票类小程序等也应运而生。这本来是好事一桩,但从网友们的吐槽来看,无论是网络政务,还是网络评选,抑或是公众号体验,均让不少义务教育教师裹挟其中,甚至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评,不惜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给义务教育教师下达点赞、转发任务,更有甚者,不光给教师施加点赞、转发压力,还要求教师给学生、家长布置关注、点赞、转发的任务,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既消耗着教师精力,久而久之,也难免让教师产生一种职业倦怠感,因此,民进中央的这一建议可以说既戳中了当下这一问题的痛点,更传递出让教师专注本职主业的鲜明导向,值得点赞。
要求教师点赞、转发公众号文章以及下载政务类APP,表面上来看,是有些地方没有吃透并深刻领会2019年中办、国办明确给中小学生教师减负的20条措施的“内涵”,也没有认真地将教育部一系列关于给中小学教师减负的要求落到实处,实则暴露的仍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以及畸形的政绩观在背后作祟。在刷来点去的循环中,表面功夫越做越多,真正的优化提升却没干多少。而数据的记录和传播,作为工作进展情况,在一些人看来,又能最直观地呈现“政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对点赞、转发自然是乐此不疲。
可见,要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当务之急首先是作为地方政府要大力克服形式主义,不仅是口头上给教师减负,更要在行动上不给教师加压。其次,作为上级的考核部门,也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评价机制,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上,不要看表面功夫,而要看实质功夫。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勇于对一切形式主义、畸形的政绩观大胆说“不”。也唯有如此,才能遏制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冲动,同时,让老师们从缠身的“数据”杂务中脱身,回到教书育人的本位上来。
形式少一点,点赞才会多一点 □朱俊中
点赞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谁,只有点赞多一点,人生的遗憾才会少一点。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为师生的努力点赞,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存在感”“幸福感”,也可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他们变得更优秀。每当暴风雨突然来临时,他们无需依靠谁,自己也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去年,一篇关于为了实现自己某方面的政绩,向教育系统批量派活的文章曾火遍大江南北的老师朋友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停下手中的教学工作,去做资料、整理表格、写活动计划、活动简报、活动总结……痕迹管理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其实,痕迹管理是一种绩效考核手段,适度的痕迹管理能让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全面、形象,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师生注册各种APP平台、关注公众号、转发朋友圈、摆拍、美篇、微视频等“政治任务”在校园内越演越烈,让师生、家长疲惫不堪。各种“小手拉大手”工程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都是依靠老师来完成,导致家长误认为:老师不是来教书的,而是来搞推销的。
加上一些重“痕”不重“绩”的检查,留“迹”不留“心”的督导,逼得校长成为“交际花”,搞得老师化身为“扶贫干部”“医托”“创文志愿者”。或许,留痕主义者将校园里“仪式”导演成“形式”,“点赞声”演化成“抱怨声”,已经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
总之,仪式感与点赞声可以成为校园教育的加分项,但过度地形式化和政治化会使其失去意义。我们应该简化和控制一些仪式感的程度,避免走秀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同时,教育应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让师生、家长、社会都感受到温暖和满足,使志愿者真正自愿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
减少参与“点赞”让教师安心三尺讲台 □戴先任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建议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不仅是要求“点赞、转发”,增加教师负担的,更多是“疲于迎检查、填表格等”。非教育教学性事务干扰大,教学任务重等原因,导致教师群体负担重,这样的问题早已有之,甚至已经是“教育痼疾”。教师负担重与否,与职业幸福感正相关,教师负担重,会大大消减职业幸福感,进而影响工作热情,影响教育质量。所以,教师群体负担重,兹事体大,不仅事关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关系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些问题一直在加重教师负担,比如一些上级部门、学校大搞形式主义,让教师迎检查、填表格等,对教师设置一些奇葩考核,增加教师负担,让教师不能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负担重也不仅是外部的压力所致,如部分教师追名逐利,搞培训、做项目,等等,“不务正业”却赚得盆满钵满,这也会导致其他教师负担加重,产生职业倦怠,两者对真正的教学工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群体负担重,与教育评价、教师考核存在弊端也有很大关系。
要给教师群体减负、减压,就要有的放矢。对此,要完善教师考核机制,要能改进教育评价,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让教师拥有更多教学自主权,让教师能够摆脱与本职工作无关事情的干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提高教师整体薪资待遇,要保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
通过多措并举,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除教育痼疾,为教师合理减负。这样才能让教育事业“轻装上阵”,让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享受到更多的职业尊荣。
另外,对于教师工作累待遇低等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这种现象更为广泛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之中。要改进教育评价,革除教育痼疾,提高整体教师队伍待遇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要有所侧重,抓住重点,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群体待遇低工作累等窘境。
给教师减负,“净化”三尺讲台,让教师群体从不当“重压”中“站起来”,才能让他们更好为教育“负重”,让他们安心于三尺讲台。
别让“点赞转发”成为“双减”路上的绊脚石 □王志顺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公众号、网络平台、政务APP以及投票类小程序等也应运而生。这本来是好事一桩,但从网友们的吐槽来看,无论是网络政务,还是网络评选,抑或是公众号体验,均让不少义务教育教师裹挟其中,甚至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评,不惜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给义务教育教师下达点赞、转发任务,更有甚者,不光给教师施加点赞、转发压力,还要求教师给学生、家长布置关注、点赞、转发的任务,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既消耗着教师精力,久而久之,也难免让教师产生一种职业倦怠感,因此,民进中央的这一建议可以说既戳中了当下这一问题的痛点,更传递出让教师专注本职主业的鲜明导向,值得点赞。
要求教师点赞、转发公众号文章以及下载政务类APP,表面上来看,是有些地方没有吃透并深刻领会2019年中办、国办明确给中小学生教师减负的20条措施的“内涵”,也没有认真地将教育部一系列关于给中小学教师减负的要求落到实处,实则暴露的仍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以及畸形的政绩观在背后作祟。在刷来点去的循环中,表面功夫越做越多,真正的优化提升却没干多少。而数据的记录和传播,作为工作进展情况,在一些人看来,又能最直观地呈现“政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对点赞、转发自然是乐此不疲。
可见,要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当务之急首先是作为地方政府要大力克服形式主义,不仅是口头上给教师减负,更要在行动上不给教师加压。其次,作为上级的考核部门,也要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评价机制,在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上,不要看表面功夫,而要看实质功夫。当然,作为教师,也要勇于对一切形式主义、畸形的政绩观大胆说“不”。也唯有如此,才能遏制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给教师布置任务的冲动,同时,让老师们从缠身的“数据”杂务中脱身,回到教书育人的本位上来。
形式少一点,点赞才会多一点 □朱俊中
点赞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谁,只有点赞多一点,人生的遗憾才会少一点。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为师生的努力点赞,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存在感”“幸福感”,也可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他们变得更优秀。每当暴风雨突然来临时,他们无需依靠谁,自己也能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去年,一篇关于为了实现自己某方面的政绩,向教育系统批量派活的文章曾火遍大江南北的老师朋友圈。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停下手中的教学工作,去做资料、整理表格、写活动计划、活动简报、活动总结……痕迹管理很容易沦为“形式主义”。其实,痕迹管理是一种绩效考核手段,适度的痕迹管理能让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全面、形象,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师生注册各种APP平台、关注公众号、转发朋友圈、摆拍、美篇、微视频等“政治任务”在校园内越演越烈,让师生、家长疲惫不堪。各种“小手拉大手”工程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都是依靠老师来完成,导致家长误认为:老师不是来教书的,而是来搞推销的。
加上一些重“痕”不重“绩”的检查,留“迹”不留“心”的督导,逼得校长成为“交际花”,搞得老师化身为“扶贫干部”“医托”“创文志愿者”。或许,留痕主义者将校园里“仪式”导演成“形式”,“点赞声”演化成“抱怨声”,已经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
总之,仪式感与点赞声可以成为校园教育的加分项,但过度地形式化和政治化会使其失去意义。我们应该简化和控制一些仪式感的程度,避免走秀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同时,教育应该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让师生、家长、社会都感受到温暖和满足,使志愿者真正自愿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