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淘书乐陶陶

——读韦泱《在家淘书》

字数:1867 2023-03-08 版名:悦读

  □胡忠伟
  韦泱的书话内容扎实丰富,文笔活泼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这些年,韦泱接连出版了有关现代文学的《旧书的底蕴》《百年新诗点将录》《旧刊长短录》等著作,引起学界强烈反响。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先生在为其《纸墨寿于金石》一书所写序言中深情指出:“我一直主张,爱书藏书的朋友,最好能自己拿起笔来,写下搜书的奇遇趣闻,写下藏书的心得体会,更进一步,还可作些专门研究,因为这样的写作往往反过来又会提升识见,促进收藏。我认识的沪上和京中好几位爱书人就是这样做的,有的还成了名副其实的版本专家,而韦泱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不懈的努力。”
  的确是这样,韦泱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搜书、淘书,又不断研究,品书赏书。这三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韦泱很少出门,现在又退休居家,闲余时间开始了“在家淘书”。“把自己喜欢的,觉得还有点稀奇,有点意思的旧书,摩挲把玩,琢磨一番。若有所思所得,便写下点史料和掌故,也不枉那些书的作者,曾经的成书艰辛与人生的坎坷。”于是这本新书《在家淘书》就很自然地摆在了读者的面前。
  和前几本书话著作一样,这是韦泱淘书过程中的所思所得。除自序《家中淘书亦乐呵》外,共收录书话文章五十篇,这些文章大多两三千字,篇幅短小紧凑,行文流畅,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韦泱关注的是现代新文学方面的书人书事,笔下的淘书故事,既能告诉读者丰富的版本、装帧等书籍知识,又结合原书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历程、命运沉浮等背景资料展开适当的议论、说明,掀起读者情感上的阵阵波澜,充满了人性善良和美好的情愫,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韦泱的书写,也是对写书人的致敬和缅怀。
  韦泱的着眼点,多是新文化运动后三十年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出版的文学类著作。这些著作的出版,在当时都发挥了积极的文化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它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韦泱一次次淘书,捡拾起这些历经风尘的旧籍残卷,仿佛是捡拾起遗落的明珠,摩挲把玩,品读赏析,留下了饱含真情的书话佳作。
  淘到“书话”这一文体的开拓者常风的《弃余集》,韦泱“心头一喜,暗想甚合我意也”!虽然提出“书话”概念的人是唐弢,但“书话”文体的写作实践,常风等作家却是最早的开拓者。在那个年代,用小品、散文的笔法,写读书笔记的作家,真的是寥若晨星。常风是把书评和文艺评论严格区分的作家,用自己的写作实践,给文艺评论和书评画了一条分界线。
  淘得徐懋庸的书《怎样从事文艺修养》,韦泱觉得五味杂陈,“内心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敬佩,有惋惜,有同情”。熟悉现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徐懋庸是现代文坛上被鲁迅先生“骂”过的一个作家。虽然他与鲁迅先生最初彼此尊重,他仰慕大先生,大先生也赞赏他,但后来因国防文学和大众文学的“两个口号”之争而产生误解,但他一生敬爱鲁迅、热爱鲁迅,并追随鲁迅,为我国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死后,党组织给他平反,称赞他“襟怀坦白”。
  当然,作者关注的这些旧书作者中,既有那些名字响当当的大家,也有那些默默无闻的被人为遗忘或被其声名遮蔽的文坛先行者,如不该忘记的、身陷沦陷区“孤岛”上海,用诗歌呐喊的诗人华铃,第一个中译本《恶之花掇英》的译者、诗人戴望舒,英年早逝的“九叶派”诗人穆旦……这些作家,至真至纯的文字,跌宕起浮的人生传奇,在韦泱的娓娓叙说中,让人心生震撼和感动。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用生命书写忠诚和担当,把赤诚的心交给读者,他们的作品是和着血泪写成的,是生命的真诚流动。他们的人生不应被忘记,他们的作品不应被遗忘。
  同时,我们也从《在家淘书》中,见证了韦泱的求学经历和写作历程。那本书,那个人,就是他人生路上的启蒙者,引领他走上文学之路。书中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韦泱无书可读,偶然机会得到吴运铎的一本书——《把一切献给党》,兴奋不已,通宵看完,竟第一次失眠了。吴运铎的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少年韦泱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读者的经典读物,给了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奇的人生之窗。领着韦泱走进文学殿堂的第一人,是工人作家毛炳甫。毛炳甫从孤儿成长为建国后上海第一代工人作家,虽然作品不多,只有薄薄的一本《千言万语对党谈》,但依托自己主编的《宝钢战报》,扶持提携了韦泱,成为他文学路上的领路人。
  读完《在家淘书》,让我想起了谷林老人的那本小书的名字《情趣·知识·襟怀》。用这三个词来评价韦泱的这本书,我以为是恰如其分的。韦泱用朴素的文字,写就的书话美文,见书见人见事见襟怀,学识与情趣交融,令人心生欢喜。他以真诚致敬写书人,让我们也真诚地祝福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