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真诚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字数:1924 2023-03-08 版名:悦读

  □李春风
  在阅读《教师的解放与超越》时,我脑中一直萦绕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那句话:“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真诚,再其次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不玩弄高深的学术概念,讲述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从三十余年教育生活中攫取的闪光片段,有些篇章旗帜鲜明,显现出李老师作为一个教育人秉持的良知与态度;有些篇章钩沉往事,写下的是师生之间恒久的情谊,真诚而令人感动;有些篇章鞭挞时弊,表达对某些现象的惋惜和慨叹。同时,李老师在努力建立一种自己的话语氛围,这种话语氛围不是用大量的学术文章建立的官方认定和官方态度,恰恰是在平实的语言中娓娓道来的真挚思考,以此启发后来者。
  文章的选择和编排体例,不可谓不用心:“观念”“突破”“心境”“幸福”“智慧”涉及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呼吁”“建言”两章,又为建设当前教育环境鼓与呼,前四章意欲实现教师精神境界的解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超越,后两章聚焦学校小环境和教育大环境,努力为教师发展争取有益的外部条件。李镇西老师是真诚的,也是用心良苦的。
   我们首先应该善良
  素质教育谈了几十年,为何素质教育愈加难求?对于教育者而言,李镇西说:“有时想想,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先让自己善良起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者缺乏的,却让学生拥有,岂非缘木求鱼?”在我看来,他的这段话,道出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困难所在,那就是为何立身如此之难。
  今日教育的种种问题,使教育备受指责,家长将矛头指向学校,学校将问题归咎于教师,其实教育问题正是社会问题在教育场所的微观反映,如果整个社会追名逐利,作为成人的家长何以幸免?做为被评价受关注的学校何以幸免?做为社会人的教师何以幸免?做为下一代的孩子何以幸免?显然,身处滚滚时代红尘,我们无一幸免,只有前瞻的先哲,在探索人性的路上,窥见了某种世道人心的关照。于是,李镇西说:“我们首先应该善良。”
  这个我们,当然包括事关教育的所有人。对教育者来说,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传道者,这个“道”,当然最主要指的是“世道”,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讲求“世道人心”,当我们对大自然失去了敬畏,当我们对同类失去了敬畏,我们最需要的,正是日益失去的“善良”。
  其次要真诚
  在《教育,请撕下眼花缭乱的标签》一文中,李镇西说:“教育就是教育,哪有那么与众不同?无论你贴多少与众不同的标签,教育就那些朴素的内容。”他分析了当前所谓“特色办学”现象的来源,特色需要辨别真伪,“我反对假的‘特色’,尤其反感以‘特色创建’去折腾学校”。由此,不得不让人想起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王开东老师的新年愿望,那篇令人震撼的《我希望2023年教育者都不说谎话》,今天的教育,折腾实在太多,而且往往冠以高大上的名头。放大一点,今天的社会,亦难脱窠臼。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我们的教育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作秀”,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敌。“急功近利的教育——如果那也算是教育的话——则是不讲良知、远离朴素、违背常识的教育。”李镇西说,“教育的品质是真实,教师的品质是诚实。”以“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要追求的,应当是最大化消灭形式主义,最大化抹除急功近利。但无论“急功近利”也罢,“形式主义”也好,这两个词最根本的还是描述了一种人的“心理”。比如“急功近利”,所表述的正是一种不正常的“功利心”,杜绝这种功利心的产生,除了当事者本人所受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外,我觉得应当呼吁全体教育人真诚对待,少一些功利,多一分真的教育。
  再其次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
  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人不多,能够遵从自己内心写作的人更少。但是,李镇西老师这两点都做到了,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写作,无论是实验也好,探索也罢。他不是一个夸夸其谈者,他喜欢学生,热衷课堂。反观自己,我无限惭愧,需要唤回教育的热情。
  在一所学校,我更应该关心“人”,人的存在和价值,人的喜怒和悲苦,人的失落与超拔。我相信,李镇西老师也是,他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非学术理论,亦非官方代言,只是以一个教育家敏锐的眼光,聚焦了教育中“人”的重要性。他寄希望于教师的个性解放,又希望能够推动专业成长。“掏出心来”,并把自己献给热爱的教育。
  “再其次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当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是否已经料到,那迟早要出现的,必然的遗忘?他是否对人心已经绝望?我想,应该不会,即便是我们囿于社会的磁场,而陷入利益的纠葛中,不得不做出彼此难以理解的选择,但我们也会选择原谅,即便是我们相互伤害过,那也会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原谅。在学校,我们的关系是同事,是师生,是上下级,但在这世界上,我们偶然的相遇,又会必然的分离。他从来就没有对人心失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