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体验空间建构的实践探索

□辛凯博

字数:1525 2023-03-05 版名:教育理论
  体验是一种生命的深刻感悟,丰富且深刻的体验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有效推动力。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三至六岁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小孩正处于形象思维与动作思维为主的心理体验阶段,而操作体验、实验体验、游戏体验则是最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教育中必须要通过设计合理科学有效的课程,为幼儿创造生动丰富的体验空间,让幼儿在有意义的体验活动中乐观、善良、率真地成长。
   一、建构简化的物理空间,增强幼儿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幼儿体验是在各种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运用中生成的,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操作,让其在行动中学会行动。譬如在画画中认知色彩,学会画画;在种植中认识植物,学会种植;在游戏中了解规则,学会游戏。而这些行动都需要有物理空间的支持。因此幼儿教育中应为幼儿创设生活化、实践化、情境化的空间,形成教育即生活的教学生态,引导幼儿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活动真切感知世界的无穷奥妙。当然,幼儿园建构的社会空间要符合幼儿的成长与认知规律,对真实社会进行精细加工与改造,绝不能不加筛选地将生活场景搬到校园。对社会生活的加工首先要遵循简化的原则,就是按照幼儿的心理认知与成长需要精选社会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引入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探索,促进幼儿成长。例如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可以从孩子午睡后自己整理床铺、吃饭前自己摆好凳子等入手,着重培养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其劳动技能。其次要对社会生活进行净化加工,从社会生活中提取对学生成长具有正向价值的核心要素,剔除生活世界中的负面和消极因素。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专门设计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物理空间,如科学实验室、探索发现室、手工制作室、体育活动室等,激发幼儿的灵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同情心和互助心。通过构建这种简化净化的学习空间,让幼儿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整体的审美体验。
   二、建构优化的交往空间,培养幼儿公共生活的能力
  幼儿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与相伴,高尚品质的塑造需要教师精心的呵护和引导。构建优化的交往空间,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师生的互动方式,改变过去教师命令训斥的幼教方式,以关注幼儿、欣赏幼儿、启迪幼儿、尊重幼儿为师生交往的基点,由教师引领幼儿参与学校公共生活,培养其参与意识、创新欲望与合作精神,提升幼儿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师生互动是一种愉快的人格滋养,所以教师一定要为幼儿创设有温度的交往空间,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优化的交往空间同样要改变同伴间的交往状态,建设富有童心童趣的班级生态,改变沉寂安静、知识本位、机械学习的班级景象,创建身体舒展、笑声洋溢、快乐游戏的教室美图。幼儿在这样的优化交往空间中才能滋养善良的人性美德,锻造卓越的公共生活能力。
  三、建构美化的文化空间,让校园丰盈着生命之美
  幼儿的体验并不是简单的汲取外部的刺激,内触性和未来指向性的体验才具有引导和教育价值。内触性是指幼儿的体验是为了更好地启智增慧、浸润心灵、端正品质、完善人格。未来指向性则强调体验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善良、正直、率真地成长,构建幼儿更加美好的未来,引导幼儿奔向更光明的远方。因此,教育时要为幼儿创造柔性温润的集体活动空间,发展幼儿的爱美审美素养。当前很多幼儿园高举幼小衔接的旗帜,仍以知识记忆、题海训练为主,这种教育方式消解了幼儿对集体活动体验的快感,幼儿园教育中亟须创设一些积极、正向、美化的文化空间,让校园文化中弥漫着灵动的生命气息。构建美化的文化空间就是要改变传统幼儿集体活动中单纯重视知识记忆与考试分数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充分体验生命之美、交往之美、成长之美,让幼儿在教师的赞许、温润与引导下求真求实,实现真正的学习、真实的成长,最终提升幼儿的生命品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州市北极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