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需从小抓起

□王红峰

字数:940 2023-03-01 版名:声音
  前不久,有学生给课本“找碴”“挑错”,其背后的创新意识受到专家肯定。进一步探讨研究如何让创新教育成为课堂的“一日三餐”,普种“拔尖创新人才”根苗,对加快推进人才强国建设意义重大。特别是又逢ChatGPT横空出世,新一代人工智能崛起,全球性教育大变革也会紧随而来,强化创新教育更显得刻不容缓。(2月21日《光明日报》)
  “很多孩子的想象力非常好,但是更多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没有达到我们科技发展的水平。”在2020中国科幻大会前夕的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校长李凌提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事实上,中国学生想象力不足的话题,一直以来经常被提及。
  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来开拓学生想象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加大了比重,科技素养课走入了课堂,学生科学创意火花被激活,创造思维的培养呈现出喜人的变化。
  一个地方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这个地方拥有多少“创客”。而大量创新人才从来不可能凭空产生,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没有创客人群的形成。
  根据媒体报道,近几年,杭州许多中小学都陆续开设了木工课程,其中杭州行知小学的木工课堂成了“网红”,该校的孩子们已经可以自己制作杯垫、发簪、书签、黄油刀、木筷等小玩意,而且很有创意。这种“创造力教育”方法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从而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时代的机遇永远属于“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在欧美国家,木工课程早已进入普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他们孩子的动手及创造天性从小被激发和锻炼。要点燃国人的创新之火,也需要更多像中小学木工课堂那样的“创造力教育”,更需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中小学生。期待教育体系不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转变观念、按下素质教育“快进键”,在积极拥抱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期待各学校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时,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活动、有实施、有记载、有评估,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让孩子的创新之火从小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