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落花生

□刘第红

字数:1425 2023-03-01 版名:悦读
  念小学时,我在语文教科书上读到一篇题为《落花生》的课文。文章质朴自然,托物言志,言简意赅。“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从那时起,我记住了“落花生精神”,记住了现代作家许地山,以及他的笔名落花生。
  长大后,出于对儿童文学的喜爱,我选择在少先队员杂志社从事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少先队员》创刊于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较早的少儿刊物。同事告诉我,《少先队员》的前身是1941年创刊于香港的《新儿童》,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生前最后的文学作品是为《新儿童》撰写的。我仿佛突然之间与许地山结上了一丝缘分,同他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原本任教于燕京大学的许地山,因与该校教务长司徒雷登发生龃龉,被燕京大学解聘。当时,香港大学想聘请胡适做中文学院主任,胡适转而推荐了许地山。1935年,香港大学的橄榄枝落在了许地山身上,他受聘为该校中文学院主任、教授。1941年,香港历史上第一份儿童文学刊物《新儿童》诞生,它立足香港,面向全中国以及东南亚。主编黄庆云向活跃在文坛的许地山约稿,他欣然应允。
  早在1925年,许地山就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与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但为孩子们写童话,他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不过,这可难不倒他。因为,他喜欢和孩子们交朋友,常常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拥有一颗十足的童心。有一次,郁达夫在上海遇到许地山,许地山同他没讲上几句话,就和孩子们抛皮球、踢毽子去了。他的父亲许南英曾说:“地山就是一个孩子头儿。”他和他的学生冰心一样,都受泰戈尔的影响,赞美孩子美丽的心灵,对人充满友爱和敬意,乐于助人。他本人求真、求善、求美,也希望通过文字的引领,孩子们都走上求真、求善、求美的道路。
  对待写作,许地山极其认真,即便是一篇一千字的小文章,他都是写了再改,改了再抄。为《新儿童》创刊号创作的童话《萤灯》写就,他让黄庆云上门取稿。交稿时,他还向编者娓娓讲述该文的创作过程。马不停蹄,他紧接着写了第二篇童话《桃金娘》,刊登在《新儿童》第1卷第2期上。这两篇都成了我国儿童文学史上的名篇。
  不幸的是,1941年8月4日,许地山因心脏病复发,溘然长逝,年仅48岁。如果他能延年长寿,不知会留下多少作品供我们学习与欣赏!他去世后,他的孩子周苓仲将他生前未完成的散文《我的童年》交给《新儿童》,刊登在该刊第1卷第6期上。
  新中国成立后,《新儿童》由香港移师广州。1956年,《新儿童》改名为《少先队员》,由共青团接办,黄庆云仍担任主编。《少先队员》尽管是综合性期刊,但它的文学栏目注重文学的质感与质量,保持了纯正的文学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州的《少先队员》与香港的《新儿童》是一脉相承的。
  真没想到,许地山同这份刊物有这么深的渊源。我不由得想起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小说主人公尚洁看到女佣用树枝拨弄蜘蛛,触景而叹:“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出来的游丝,不晓得被风吹到多么远;可是等到粘着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蛛丝随气流飘游,不定何时粘到了何物之上。或许,这就是一种缘分。
  因为这种缘分,我生活的“当代”与“现代”建立了真切的联系。重读许地山的作品,我不仅重温了他的辉煌,更是在追溯生活与思考的源头。我除了要学习他的“落花生精神”,做一个朴实、甘于奉献的人,还要学习他的“蜘蛛哲学”,勤勤恳恳地编织人生之网,即使风雨将网摧毁,也毫不气馁,无惧无畏,默默地补缀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