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以童话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字数:1927 2023-02-26 版名:知行
  □申承钰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尤其是三年级上册有一单元是专门讲童话的,并要求学生尝试写童话。童话故事不仅有引人向善的精神力量,还有奇特精巧的构思,耐人寻味的语言,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其有更丰沛的情感,更严谨的思维,更深刻的见解,以童话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帮助学生打好作文基本功,会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以童话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一、对课内童话进行深度研读
  (一)对文本的艺术处理进行深度思考
  学习童话时,不仅要了解作品的结构,还要了解童话的艺术加工方式。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让人唏嘘,故事非常发人深省,我在讲这篇课文时,注重让学生体悟作品的艺术加工方式,思考如何才能让悲剧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实际上,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类似结构的课文,学生将材料进行深度的对比,细致的分类,就更能领会到叙事艺术的魅力,掌握叙事的基本方法。之所以不过分强调对叙事的“套路”进行教学,让学生叙事变得程式化,就是希望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叙事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而不在于篇幅的多少。
  (二)对文本背后的价值观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童话故事具有虚构性,但是它体现的是一系列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情节的设置,从审美的角度是合理的,能够营造出艺术的真实,但是对照当下现实,又会发现,有很多渗透在故事中的价值观值得审视,因此需要对课文中作者渗透的各种各样的观点进行多维度的思考。《海的女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它不仅语言十分优美,想象奇特,故事情节曲折,而且折射出丰富的价值观,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童话。作为象牙塔里的艺术作品,展现出非常崇高的精神境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由此润泽心灵,但是放到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更丰富的理论指引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看清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选取。
   二、对课内外童话进行对比阅读
  课文《那一定会很好》和绘本故事《苹果树》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又有许多不同,虽然它们都大致讲述了爱与奉献的故事,但因为种种细微的差别,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苹果树》的故事非常感人,文中的苹果树常会主动发出邀请,比如“来啊,孩子,来,爬上我的树干,抓着我的树枝荡秋千,吃吃苹果,在我的树荫下玩耍,快快乐乐的!”男孩小的时候,会和它一起玩耍,但是长大了以后,就厌烦了这种游戏,就想要从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利益,比如将苹果出售,变成金钱,把树枝砍了盖房子,把树干砍了造条船……但是苹果树每次都很开心。它见不到男孩时,会因为孤独感到伤心,而在帮助男孩后,会收获快乐。《苹果树》展现了一个非常高尚无私的形象。当然,文中的小男孩似乎没那么可爱,因为他并不懂得知恩图报。
  《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不仅感人,而且体现出智慧的光芒。首先,文中“高大的树”并没有经常发出邀请,它有自己更为切实的需求,“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而且,每次它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身心愉悦。《那一定会很好》中,“高大的树”身上并没有苹果树那样十分崇高的道德感,它体现了互惠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而不是单一追求精神的崇高,整个故事有着高度的和谐感,是审美、道德、理性的高度结合,引发了我们更加多元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那一定会很好》意蕴丰富的重要原因。
  《苹果树》的结尾较为平常。
  男孩坐了下来,树好快乐。
  树成了男孩年老时的一个依靠,一个栖息地,如果苹果树象征着母亲,那这样的结尾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温暖,但与此同时,低矮的树墩以及驼背的老人,让我们感受到一份入骨苍凉。
  《那一定会很好》结尾更加含蓄隽永,体现出了闭环思维。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这里的“阳光”意味深长,它既是指物理的阳光,又是指木地板如阳光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心态。因为在前文,“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而且,当种子成为高大的树时,它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满足了自己美好的愿景,收获了快乐。这是很有想法的一棵树。
  三、对课内童话适当进行改编
  《小狗学叫》这篇童话综合性比较强,课文给了三种可能的结局,教师一般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前文出现了“狐狸”这个人物,只是嘲笑了小狗一番,并没有想捉弄它,但狡猾的狐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它或许会利用小狗,帮它办成一件事,因此我建议学生在进行续写时,可以充分考虑狐狸这个人物。当然,除了《小狗学叫》这篇课文外,其他一些课文也可用来练笔。学生在充分挖掘文章细节、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可适当对课文进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