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李爱华

字数:1284 2023-02-26 版名:知行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类。“显性”文化即贴在墙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班级文化,但是在班级建设中,“隐性”文化似乎更为重要,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在学生的行为举止上,折射出了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
  学生行为彰显“隐性”文化的内涵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班主任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班干部和学生代表一块商议班级规章制度,与此同时,还要对这些行为进行训练,例如,见了老师要问好,虽然是简单的小事,有些学生见了老师想打招呼,但是往往羞于出口,或者是心里想反正老师也不认识我,打不打招呼无所谓。班主任模拟情境,训练小学生见了老师要抬起头,声音响亮地问好,即便是非任课教师也要主动打招呼,让每个老师都得到尊重,感受到班级学生的素质与众不同。
  班级看起来凌乱,往往是墙角摆放着卫生工具或者地面上有散落的垃圾,因此,班主任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方便袋放到课桌里,有垃圾不乱扔,随时放到方便袋里。在校园里,发现地面有垃圾,主动拾起来放入垃圾桶。这样,校园内也会因为本班级学生的行为,变得干净。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训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落地不能虎头蛇尾,要经常检查。课间还要安排班干部协助执勤,习惯需要反复强化训练,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了,班主任抓班级建设就会游刃有余。
  经典诵读成为班级“隐性”文化的特色
  经典诵读一般情况下都安排在语文课上或者课前一诵,但是利用每一天的路队时光做经典诵读,也可让小学生路队成为班级“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小学生入校前和放学后站成一队,按照秩序出入校园时,将教师精选的唐诗、宋词等融入到路队中去。具体做法就是提前一天布置背诵的内容,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领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负责领着大家背诵,这样就把诵读经典用在了零碎时间上,使小学生养成珍惜零散时间的习惯,也促进每个小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诵读中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
   主题班会设计让“隐性”文化出彩
  开好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特色的班会设计,不仅会成为小学生的期待,还能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
  通常情况下,开学之前班主任就要对整个学期的班会进行主题设计,每个月四个星期,每个星期的班会主题一定要鲜明,例如,开学初设计的安全主题、爱心主题、感恩主题、挫折主题、规则主题……根据当月的教育契机设计,例如,三月份设计的学雷锋主题、红色主题、理想主题等,放假前一个月设计的孝心教育、自律主题、勤俭主题等,然后再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琢磨班会活动开展的形式。
  小学生普遍不喜欢讲道理,喜欢听故事,喜欢情景剧和精彩的影视片段,主题确定后,悄悄地安排几个表演天赋较好的小学生彩排情景剧,例如,在感恩主题班会上,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营造氛围,安排几个小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懂感恩的现象,待表演结束后,组织小学生讨论,说一说应该如何感恩。
  主题班会的设计体现了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若想拥有与众不同的班级,班主任就要善于在“隐性”的班级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促使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