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朱允芳

字数:1473 2023-02-26 版名:教育理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语文学科教学应不断与其他学科实现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整合。”这与芬兰研究者提出的学科融合式教学理念如出一辙,亦与当下我国研究者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以及大语文教学观十分契合。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对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与数学学科融合,加深文本理解
  在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是两门最基础、最关键的学科,学科融合视域下语文教师需要用心钻研两门学科各自的学科特点,然后从学科特点出发去优化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最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具体应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融入数学知识,化抽象的思想、道理、情感为具体的知识、现象或模型,即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用他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理解文本中深刻的思想、抽象的规律等。例如,在《题西林壁》的阅读环节,部分学生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观察物体》一课中的部分数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从而让学生理解隐藏在“远近高低各不同”背后的事物发展规律,并告诉学生: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一事物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诗的意境,如此课堂气氛就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也能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无限广阔以及体验到阅读学习的快乐。二是借助数学方法,让语言理解深刻化。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数学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并通过数学语言来对事物的过程、关系和状态进行形象化的分析和表达。
  二、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美术等学科与语文学科有着十分深刻的联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音乐学科融合,会让学生的诗词诵读更有情怀,而与美术学科的融合,会让阅读教学更有画面感。情境教学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内容时巧妙融入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元素,用或铿锵有力或低沉舒缓的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用带有冲击力的画面渲染氛围,那么就会带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情怀和意境,等到学生了解了古诗词的大概内容后,教师可以顺势利用新媒体展示出一张与诗词意境相吻合的水墨画并播放与古诗词风格、情感基调一致的古风音乐。例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教师可将音乐、美术等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怀。先是用美术和音乐创设这样的一种氛围:北风呼呼,一阵悠扬的笛声从苍凉而空旷的塞外传来,诗人独自坐在塞外的一棵树下沉思。这时候,只要教师再梳理一下创作背景和文中的情感,学生就会对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紧接着,教师可配乐范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如此,学生就可轻而易举地走入诗人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等到教师范读结束后,诗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场语文与美术、音乐组成的视听盛宴中,学生获得了一种立体化的阅读学习体验,其抽象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学科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打破了学科间长期存在的知识壁垒和认知盲区,在阅读教学中广泛推广学科融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优化学生的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开展高效化、立体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