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大课包”,解决家长选择两难是关键
□许朝军
字数:1105
2023-02-22
版名:声音
今天开学了,但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一些五花八门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也跟着迅速升温,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仍然存在收费乱、门槛低等问题。以一家篮球培训机构为例,目前推出的开学季活动以储值方式接收新学员,储值金额10000元起步,另外还有20000元和30000元两档可选。一些机构尽管也提供短期小课包,却还是极力推销远超5000元的大课包。(2月13日《北京晚报》)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专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强调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现实中动辄课时超限、一次收费万元的“大课包”却再次出现,这确实让人惊诧不安。
校外培训“大课包”再现,个中原因并不复杂,其中家长面临“两难选择”是重点和关键。不少推出“大课包”项目的培训机构,往往打着“大课包”比正规“小课包”优惠的诱惑出现,家长陷入按照正规要求缴费吃亏但购买“大课包”优惠的“两难选择”,出现心甘情愿购买违规“大课包”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天价“大课包”重现,除了家长被“两难选择”趋利思维蒙蔽诱使之外,更关键的是“大课包”大都以“考级”名义通过“证书包装”来招徕家长,而背后的考级追崇、应试倾向、资质不达标等隐患更值得警惕。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重复训练考级项目追求过关率和证书效应几乎成为通病,而家长之所以心甘情愿购买“大课包”,还是“证书症”和“证书入学升学挂钩症”作祟。虽然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中提出明确要求,但“大课包”销售现象,足以证明我们在禁止“证书挂钩”、强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资质监管方面的缺憾和不足。
要想彻底根治校外培训机构“大课包”等违规行为,必须解决家长“两难选择”问题,必须彻底解决“证书挂钩症”,必须依法强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监管。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公示和公开监督、阳光执法制度。其次,要坚持部门协作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监管,通过过程执法、常态监管执法、举报投诉处理执法等,从严查处资质不过关、授课不规范、收费不合法等违法违规行为,用铁的监管管理培训机构的从业行为。另外,应强化家长科学“培训观”教育,通过家校合作、校外培训专题政策宣传等,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发挥学校、社区学校、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科学教育观、成才观教育,让家长意识到培养特长与个体健康发展、参加培训与素养提升的关系,并通过严格执行考级证书与升学入学挂钩政策,科学扭转家长的“培训观”,引导每个家长都能科学、理性、结合孩子发展实际选择和面对校外培训。
近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专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强调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但现实中动辄课时超限、一次收费万元的“大课包”却再次出现,这确实让人惊诧不安。
校外培训“大课包”再现,个中原因并不复杂,其中家长面临“两难选择”是重点和关键。不少推出“大课包”项目的培训机构,往往打着“大课包”比正规“小课包”优惠的诱惑出现,家长陷入按照正规要求缴费吃亏但购买“大课包”优惠的“两难选择”,出现心甘情愿购买违规“大课包”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天价“大课包”重现,除了家长被“两难选择”趋利思维蒙蔽诱使之外,更关键的是“大课包”大都以“考级”名义通过“证书包装”来招徕家长,而背后的考级追崇、应试倾向、资质不达标等隐患更值得警惕。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重复训练考级项目追求过关率和证书效应几乎成为通病,而家长之所以心甘情愿购买“大课包”,还是“证书症”和“证书入学升学挂钩症”作祟。虽然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中提出明确要求,但“大课包”销售现象,足以证明我们在禁止“证书挂钩”、强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资质监管方面的缺憾和不足。
要想彻底根治校外培训机构“大课包”等违规行为,必须解决家长“两难选择”问题,必须彻底解决“证书挂钩症”,必须依法强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监管。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公示和公开监督、阳光执法制度。其次,要坚持部门协作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监管,通过过程执法、常态监管执法、举报投诉处理执法等,从严查处资质不过关、授课不规范、收费不合法等违法违规行为,用铁的监管管理培训机构的从业行为。另外,应强化家长科学“培训观”教育,通过家校合作、校外培训专题政策宣传等,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积极发挥学校、社区学校、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科学教育观、成才观教育,让家长意识到培养特长与个体健康发展、参加培训与素养提升的关系,并通过严格执行考级证书与升学入学挂钩政策,科学扭转家长的“培训观”,引导每个家长都能科学、理性、结合孩子发展实际选择和面对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