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教育“邂逅”诗经文化
□郭晓露
字数:1877
2023-02-19
版名:知行
《诗经》的产生既受劳动影响,也从艺术层面反映着劳动生活。劳动不仅仅是维系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人们向往美好未来、开创生命奇迹的途径。那么当21世纪的劳动教育“邂逅”古老弥久的诗经文化,它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追本溯源,挖掘本土历史,结合诗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356行·源”劳动课程体系,“3”是指三个基地、三种实践项目、三个活动;“5”是指5种劳动素养;“6”是指6个创建。该课程体系为构建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助力,为孩子全面成长赋能。
三个基地保障劳动教育实施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的时代缩影。从《诗经》中的很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到周代农耕文化的影子,透过这些影子,可以隐约窥见一些农耕文化的内涵。学校溯源《诗经》,引领广大师生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以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衣食住行为基础,选择适合7-12岁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种植、春耕、秋收、冬藏、烹饪等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行启”“行至”“行尚”的“基础课程+素养课程”的低中高三段式校本课程。
在校内利用了“诗经园”“雅南农场”和“雅南花箱”三个劳动实践基地,既保障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又结合了地方资源和诗经文化,开启了以“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为总体思路的劳动教育。
三种实践项目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将绿色农耕融入劳动实践,例如“诗经园”“雅南花箱”里种植的植物都来源于《诗经》,每个花箱都标有种植植物的相关诗经内容及植物的习性、作用、简介等。“雅南农场”里种植了各种蔬菜水果,学生除了可以认识各种绿植,掌握春耕、秋收等种植技能,还可以掌握烹饪技术。
美术老师以特色黏土、颜料为创作原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例如手工制作和扎染技术,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还提升了艺术鉴赏水平。
班主任老师将班级值日生的任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整理、打扫、分类等实践活动,将这些生活技能有效融入日常劳动教育中,让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更丰富。
三个活动强化教育成果
除了日常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还组织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如校园环境卫生、环境绿化、班级管理的“爱我校园”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挖掘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把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爱我家乡”公益活动;开展研学系列活动,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怀。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有效强化劳动教育成果,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更鲜活,感受更深刻。
“5”种劳动素养夯实劳动教育基础
劳动素养主要指:启蒙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铸造劳动品质、传承劳动精神。
学校利用三个基地、三个实践项目、三个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有梯度的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低段热爱劳动、珍惜分享劳动成果,中段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高段懂得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养成低段自理、自立、自强,中段掌握生活技能,高段创造发明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适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勇于担当等良好习惯和品质;通过“爱我中华”研学系列活动培育学生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6”个创建开发多元劳动课程
学校结合学生年龄创建劳动梯度,结合学科教学创建学科融合,结合家庭教学创建家务劳动,结合校园文化教学创建绿色劳动,结合社会实践教学创建研学劳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劳动微课程。
根据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开设:培养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培养服务社会的潜意识劳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劳动体验等作为素材,描写所感所悟;在美术教学中,绘制劳动场景;在科学教学中,成立科学劳动实践小组等,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劳动育人功能。
实施“劳动实践促成长 我是自理小能手”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家校协同中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自主开发《创意剪纸:剪出身边的美》《巧手小制作:轻黏土》等有创意性的绿色校本课程,有力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积极开展“我是小袋鼠 垃圾不落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开发《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亲子种植 收获快乐》等系列劳动微课程,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
在城关二小这所充满诗意和灵动的校园里,传统的劳动教育“邂逅”了浓郁的诗经文化,它们的碰撞塑造了以劳为美、以劳为荣的二小学子。师生们在《诗经》中,聆听远古劳动的赞歌,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态度;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三个基地保障劳动教育实施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的时代缩影。从《诗经》中的很多篇章中,都可以看到周代农耕文化的影子,透过这些影子,可以隐约窥见一些农耕文化的内涵。学校溯源《诗经》,引领广大师生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以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衣食住行为基础,选择适合7-12岁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种植、春耕、秋收、冬藏、烹饪等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行启”“行至”“行尚”的“基础课程+素养课程”的低中高三段式校本课程。
在校内利用了“诗经园”“雅南农场”和“雅南花箱”三个劳动实践基地,既保障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又结合了地方资源和诗经文化,开启了以“探寻诗经里的农耕文化”为总体思路的劳动教育。
三种实践项目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将绿色农耕融入劳动实践,例如“诗经园”“雅南花箱”里种植的植物都来源于《诗经》,每个花箱都标有种植植物的相关诗经内容及植物的习性、作用、简介等。“雅南农场”里种植了各种蔬菜水果,学生除了可以认识各种绿植,掌握春耕、秋收等种植技能,还可以掌握烹饪技术。
美术老师以特色黏土、颜料为创作原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例如手工制作和扎染技术,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还提升了艺术鉴赏水平。
班主任老师将班级值日生的任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整理、打扫、分类等实践活动,将这些生活技能有效融入日常劳动教育中,让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更丰富。
三个活动强化教育成果
除了日常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还组织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如校园环境卫生、环境绿化、班级管理的“爱我校园”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挖掘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把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爱我家乡”公益活动;开展研学系列活动,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怀。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有效强化劳动教育成果,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更鲜活,感受更深刻。
“5”种劳动素养夯实劳动教育基础
劳动素养主要指:启蒙劳动观念、培养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铸造劳动品质、传承劳动精神。
学校利用三个基地、三个实践项目、三个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有梯度的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低段热爱劳动、珍惜分享劳动成果,中段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高段懂得劳动创造人、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养成低段自理、自立、自强,中段掌握生活技能,高段创造发明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适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勇于担当等良好习惯和品质;通过“爱我中华”研学系列活动培育学生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6”个创建开发多元劳动课程
学校结合学生年龄创建劳动梯度,结合学科教学创建学科融合,结合家庭教学创建家务劳动,结合校园文化教学创建绿色劳动,结合社会实践教学创建研学劳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劳动微课程。
根据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开设:培养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者、培养服务社会的潜意识劳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劳动体验等作为素材,描写所感所悟;在美术教学中,绘制劳动场景;在科学教学中,成立科学劳动实践小组等,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劳动育人功能。
实施“劳动实践促成长 我是自理小能手”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家校协同中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自主开发《创意剪纸:剪出身边的美》《巧手小制作:轻黏土》等有创意性的绿色校本课程,有力推进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积极开展“我是小袋鼠 垃圾不落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开发《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亲子种植 收获快乐》等系列劳动微课程,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热爱。
在城关二小这所充满诗意和灵动的校园里,传统的劳动教育“邂逅”了浓郁的诗经文化,它们的碰撞塑造了以劳为美、以劳为荣的二小学子。师生们在《诗经》中,聆听远古劳动的赞歌,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态度;在劳动教育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