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之我见

□任梦真王淑芳

字数:1600 2023-02-19 版名:教育理论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育目标和任务,以便从全方位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顺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到小学教育中,教师们更需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及时优化个人的育人理念,并基于所教学科进行实践创新,力求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高效发展的平台,进而顺利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突出趣味性,促使学生们主动学习
  在小学阶段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其认知特点,然后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方案、选择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触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之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辅助其取得更多进步。为此,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构建富有趣味的情境,以图片、视频、游戏等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给他们,便于其形成感性认知,再通过转化得出抽象的结论,从而辅助学生顺利建构知识体系。此外,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还需激发其主体意识,借助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便针对性训练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为学生搭建取长补短的平台,促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成就感,辅助强化其综合素质。
  二、体现实践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及教师培养学生时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既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向学生传递直观信息,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其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各种问题。除此之外,还应安排学生参加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以便拓展其学习和发展空间,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知识、学习技能。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比赛活动,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或是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强化其主体地位,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使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产生自我认同感和效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注重情感性,完善学生的价值取向
  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需要以情感为导向,以便针对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端正个人的态度,关注他们的情绪、特点,坚持因材施教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导其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情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需要注重鼓励学生剖析不同类型的情感的本质特点,使他们立足现实生活进行品味,在把握不同情感的特征的基础上联系自身进行感知,并及时从所学内容中汲取精神力量,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其综合素养。最后,应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生成性资源,及时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积极情感,或是从学生身上提取积极情感作为教育素材,以便起到榜样激励的作用,从而顺利提升情感教育成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彰显融合性,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
  目前,学科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要求各学科教师积极破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将不同知识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以此完善其知识结构,使之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并形成良好的能力和素养。鉴于此,教师们必须要加强学习,了解更多其他学科的内容,然后在讲课期间及时补充其他学科的案例,让学生将不同知识结合起来展开分析,如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语文古诗词、名言警句,以及数学计算题、音乐和美术知识,也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补充科学、地理和历史知识,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使他们整合信息挖掘更多优质资源,然后得出准确的学习结论,同时形成整体思维。通过融合教育,可顺利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他们的发展质量,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设定育人方案,确保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天阁幼儿园任梦真;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胡家庙中心小学王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