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转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田 珍

字数:3232 2023-02-19 版名:教育理论
  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育中,升学已不是学科教学的唯一导向,而是重视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成长与全面发展。然而,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仍有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因此,为确保高中数学的教育创新得以稳定进行与高效开展,就必须从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中所存在的明显误区出发,慎重、仔细地探究与实践有效的教育观念转变路径。
  一、现今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误区分析
  (一)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虽然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与全面贯彻的今天,各阶段与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育认识发生了极大程度的改革与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家长以及高中学校都暂未完全转变以往教育为高考服务的陈旧教育认识。这就使得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与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时,仍会存在唯分数论的教学认知误区,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特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说,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是导致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存在误区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关系分化问题
  所谓教学关系,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关系,应是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而从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关系分化问题屡见不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
  一方面是,以教定学。在高中数学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数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数学知识,会持续沿用本该被摒弃的“填鸭式”与“灌输式”教学模式展开授课,这就使得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呈主导地位,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
  另一方面是,教学表面化问题。在高中数学公开课、评选课等活动中,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便会涌现出盲目肯定学生、教师跟学生走的教学乱象。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却并没有贯彻到实处,致使高中数学的教育改革存在极为明显的改革表面化与形式化问题。
  (三)教学方法矫枉过正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使得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逐渐成为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最为重点与关键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传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所满足不了的。这就使得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为进一步加快这一教学任务的落实,会在为全面把握新式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策略。这就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形式创新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矫枉过正问题。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说,多数教师都会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片面地理解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会实施放任式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思维尚未实现全面转化且学习依赖性较强的高中生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往往会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合理、学习方向不清晰等问题而出现大量时间消耗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度数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还会使得各类新式教法与学法丧失其原本的教学意义,致使高中数学教学难以得到切实地改革与创新。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路径探究
  (一)制订科学教学目标,夯实学生素质基础
  教学目标是影响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与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更好地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政策,就必须要从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入手。首先,高中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应当认识到为高考服务仅是高中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塑造与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旨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夯实教育基础;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致力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以及质疑分析能力等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与发展夯实基础;最后,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性,积极鼓励数学学习兴趣强烈、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数学竞赛活动,以此来更好地促进与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全面明确与把握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之后,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教学任务的制订也就迎刃而解,其教学水平与质量也会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得以稳步提升和增强。
  (二)增强理论实际结合,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相较于中小学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无论是在内容、范围,还是在广度、深度、难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这就使得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表现得越发突出与强烈。而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且其思维也仍未实现完全转化,这就使得多数高中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便会因自身认知能力发展有限而出现学困问题,而少部分智力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会呈现出较高的数学学习水平。致使高中数学教学呈现出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导致这一教学缺失存在的主要原因便是高中数学趣味性不足。
  由于受到高考压力与各类外因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将教学进度视为组织教学的唯一准则,这就使得教师会过于追求教学性、理论性而忽视了趣味性与实际性的结合,致使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极为单调、乏味,教学内容也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改善与优化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身为教学活动组织者与主导者的教师,就必须要灵活、合理地应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去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以此来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活力与趣味,从而在有效削弱数学知识理解难度与认知难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与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提升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
  (三)构建和谐教学关系,增强课堂教学互动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伪学习”现象与“死学习”问题层出不穷。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不理解数学知识要点与原理的情况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及在数学解题思路不清晰的基础上,背题、套题两方面上。这虽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就近几年高中数学题型的变化与调整情况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仅能够应对眼前的表面学习问题,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与优化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数学思路不清晰,数学知识空白等问题。因此,为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假学习”与“死学习”等数学学习误区,身为学生学习引导者与学生发展促进者的高中数学教师就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及时地转变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形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为学生的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提供坚实的教学保障。
  (四)丰富教学评价手段,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与革新。这就意味着高中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与数学素质发展情况外,同时也要提升对学生各类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与重视,及时摒弃以往以分数为唯一依据的教学评价方式,而是要紧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去实践与应用更为多元和丰富的教学评价手段,从而在有效提升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与水平的同时,更好地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与全面贯彻在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转型挑战的同时,也为高中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身为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应对课改教育挑战之时,除了要抓住本质、抓住中心地理解教育观念革新概念,调整与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外,也要重视对数学课堂教学细节之处的考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与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并要提高对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注,以此来更好地纠正与调整传统数学教育教学观念中存在的明显误区,从而在有效推动高中数学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学教学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