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例教学中感受思政魅力

——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有效方式

字数:1492 2023-02-19 版名:教育理论
   □石铁伟 李 欣
  步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新环境。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浅层次了解,更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入脑入心”和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个性化、差异化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环境,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有效方式。在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中,案例教学成为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体现。不同于传统“满堂灌”“一言堂”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方式具有教学资料生动性、教学方式创新性、教学内容丰富化、师生互动多样性、教学参与广泛性等特征,具有注重培养大学生独自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的优势,是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采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当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案例教学因其能够有效借助教学案例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相联系,提高课堂生动性,受到大学生喜爱,被广泛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创新实践。作为一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活动,案例教学在其形式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个人分析陈述、小组讨论、全班参与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表达,让大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是什么”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懂得“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精神追求,外化为具体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案例教学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同度。思政课案例种类繁多,呈现方式多样,既可以聚焦社会热点,又可以着眼于大学生生活实际,既可以以文本形式呈现,又可以结合新媒体以视频等方式展现。案例分析与讲解为思政课教学,尤其是为某些较为抽象的理论讲解提供新途径。通过案例剖析,使大学生吃透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同时,案例教学方式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通过课前对相关案例进行资料查询,课中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课后对案例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的合理开展,能够有效激发和引导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使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由“不想学”向“认真学”进行转变,由“不愿学”向“愿意学”“乐意学”进行转变。
  开展案例教学还面临一系列制约条件。随着高校对案例教学重视度不断提高,高校案例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参与度不断提高,案例教学助推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存在对案例教学认识出现偏差、高质量案例匮乏、案例教学缺乏整体性和创新性等问题。部分思政课教师将案例教学等同于课堂举例,对案例深入挖掘不足,案例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就导致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流于表面,从而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需要,难以调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案例教学优势。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整合能力,更好地让案例为思想政治理论的讲解与理解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提升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构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具有生命力的思政课堂。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